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六大作用
1. CO2效应 一般可使作物群体内CO2浓度提高4—6倍,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饥饿程度得到有效缓解,生长加快,开花坐果率提高,标准化操作平均增产30%一50%,农产品品质显著提高。 1、行下内置式: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高海拔、高纬度、干旱、 寒冷和无霜期短的地区尤宜采用。
2、行间内置式:高温季节、定植前无秸秆的区域宜采用。
3、追施内置式:在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均可使用,方法比较灵活。秸秆宜粉碎穴施。
4、树下内置式:果树、经济林、绿化带及苗圃等种植区宜采用。
5、行下内置式:每亩秸秆用量3000—4000公斤、菌种8—10公斤、麦麸160—200公斤、饼肥80—100公斤。
6、行间内置式:每亩秸秆用量2500—3000公斤、菌种7—8公斤、麦麸140—160公斤、饼肥70—80公斤。
7、追施内置式:每亩每次秸秆粉(或食用菌废料)用量900—1200公斤、菌种3—4公斤、麦麸 60—80公斤、饼肥80—100公斤。
8、树下内置式:每亩秸秆用量2000—3000公斤、菌种4—6公斤、麦麸80—120公斤、饼肥60—90公斤。
9、菌种处理方法
使用前一天或当天,菌种必须进行预处理。方法是:按1公斤菌种兑掺20公斤麦麸,10公斤饼肥,加水 35—40公斤,混合拌匀,堆积发酵4—24小时就可使用。如当天使用不完,应摊放于室内或阴凉处,厚8—10厘米,第二天继续使用。
10、注意事项:种植蔬菜、水果和豆科植物,可用草食动物(牛、马、羊等)粪便:每亩一般用量3—4方,与内置式反应堆结合施入沟中效果更佳。使用该技术禁用化肥和非草食动物粪便。研究证实:使用鸡、猪、人、鸭等非草食动物粪便,会加速线虫繁殖与传播,导致植物发病;使用化肥会影响菌种活性,同时还会使土壤板结,加速病害的泛滥。 1.行下内置式操作程序:开沟、铺秸秆、撒菌种、拍振、覆土、浇水、整垄、打孔和定植。
①开沟:一堆双行,宜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人行道)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就在小行位置开沟,沟宽60厘米或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开沟长度与行长相等,开挖土壤按等量分放沟两边。
②铺秸秆:开沟完毕后,在沟内铺放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等)。一般底部铺放整秸秆(玉米秸、高粱秸、棉柴等),上部放碎软秸秆(例如,麦秸、稻草、玉米皮、杂草、树叶以及食用菌下脚料等)。铺完踏实后,厚度25—30厘米,沟两头露出10厘米秸秆茬,以便进氧气。
③撒菌种:每沟用处理后的菌种6公斤,均匀撒在秸秆上,并用锨轻拍一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
④覆土: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覆土厚度20—25厘米,形成种植垄,并将垄面整平。
⑤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天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0厘米左右。
⑥打孔:在垄上用12#钢筋(一般长80—100厘米,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打三行孔,行距25—30厘米,孔距20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进氧气发酵,促进秸秆转化,等待定植。
⑦定植:一般不浇大水,只浇小水,一棵一碗。定植后高温期3天、低温期5—6天浇一次透水。待能进地时抓紧打一遍孔,以后打孔要与前次错位,生长期内每月打孔1—2次。
2、行间内置式:多数是因为定植前没有秸秆,故先定植,待秸秆收获后在行间进行。其操作程序基本同行下内置式。一般离开苗15—20厘米,挖土深15—20厘米,宽60—80厘米,铺放秸秆20—25厘米厚,沟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将拌好的菌种按每行6公斤均匀撒接,用铁锨拍振一遍,土壤回填于秸秆上,大行不浇水,小行内浇水,渗入大行湿润秸秆。按行距30厘米,孔距20厘米,用12#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3、追施内置式:为保持全生育期持续增产、弥补定植时因为没有秸秆或秸秆量不足造成的缺失,在生长期内宜使用该方式。方法是将新下的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按每亩菌种用量3公斤、麦麸60公斤、饼肥30公斤、秸秆粉900公斤、水2000公斤(其比例为1:20:10:300:666),混和拌匀,堆积成高60厘米,宽100厘米的梯形堆升温,用直径5厘米的木棍在堆面上打孔9个,盖膜,发酵,升温至45—50℃,即可穴施。30厘米1穴,离开作物15厘米,每穴0.5—1.0公斤;随即覆土,每穴打孔3—4个;追施后7—10天一般不浇水,以后根据墒情进行常规浇水,一般作物在生育期追施2—3次。
4、树下内置式:根据不同应用时期又分全内置和半内置两种,它适用于果树。其他如绿化树、防沙林等附加值较高的树种可参照使用。
(1)树下全内置式:在果树的休眠期适用此法。做法是环树干四周起土至树冠投影下方,挖土内浅外深10 —25厘米,使大部分毛细根露出或有破伤。坑底均匀撒接一层疫苗,上面铺放秸秆,厚度高出地面10厘米,再按每棵树菌种用量均匀撒在秸秆上,撒完后用锨轻拍一遍,坑四周露出秸秆茬10厘米,以便进氧气。然后将土回填秸秆上,3—4天后浇足水,隔2天整平、打孔、盖地膜,待树发芽后用12#钢筋按30×25 厘米见方破膜打孔。
(2)树下半内置式:果树生长季节适用此法。做法是将树干四周分成六等份,间隔呈扇形挖土(隔一份挖一份),深度40—60 厘米(掏挖时防止主根受伤)。撒接一层疫苗,再铺放秸秆,铺放一半时撒接一层菌种,待秸秆填满后再撒一层菌种,用铁锨轻拍后盖土,三天后浇水找平,按30×30厘米见方打孔。一般不盖地膜,高原缺水地区宜盖地膜保水。其操作方法参照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图解。 1、外置式反应堆应用方式:按投资水平和建造质量可分简单外置式和标准外置式两种。简单外置式:只需挖沟,铺设厚农膜,木棍、小水泥杆、竹坯或树枝做隔离层,砖、水泥砌垒通气道和交换机底座就可使用。特点是投资小,建造快,但农膜易破损,使用期为一茬。标准外置式:挖沟、用水泥、砖和沙子建造储气池、通气道和交换机底座,用水泥杆、竹坯、纱网做隔离层。投资虽然大,但使用期长。此方式按其建造位置又分棚外外置式和棚内外置式。低温季节建在棚内,高温季节建在棚外。棚外外置式上料方便,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每种建造工艺大同小异,要求定植或播种前建好,定植或出苗后上料,安机使用。
2、秸杆、菌种和辅料的用量:每次秸秆用量1000—1500公斤、菌种3—4公斤、麦麸60—80公斤。越冬茬作物全生育期加秸秆3—4次,秋延迟和早春茬加秸秆2—3次。
3、建造使用期:作物从出苗至收获,全生育期内应用外置式生物反应堆均有增产作用,越早增产幅度越大。一般增产幅度50%以上。 1、标准外置式:一般越冬和早春茬建在大棚进口的山墙内侧处,距山墙60—80厘米,自北向南挖一条上口宽120—130厘米,深100厘米,下口宽90—100厘米,长6—7米(略短于大棚宽度)的沟,称储气池。将所挖出的土均匀放在沟上沿,摊成外高里低的坡形。用农膜铺设沟底(可减少沙子和水泥用量)、四壁并延伸至沟上沿80—100厘米。再从沟中间向棚内开挖一条宽65厘米,深50厘米,长100厘米的出气道,连接末端建造一个下口径为50×50 厘米(内径),上口内径为45厘米,高出地面20厘米的圆形交换底座。沟壁、气道和上沿用单砖砌垒,水泥抹面,沟底用沙子水泥打底,厚度6—8厘米。沟两头各建造一个长50厘米,宽高20×20米的回气道,单砖砌垒或者用管材替代。待水泥硬化后,在沟上沿每隔40厘米横排一根水泥杆(20 厘米宽,10 厘米厚),在水泥杆上每隔10厘米纵向固定一根竹竿或竹坯,这样基础就建好了。然后开始上料接种,每铺放秸秆40—50 厘米,撒一层菌种,连续铺放三层,淋水浇湿秸秆,淋水量以下部沟中有一半积水为宜。最后用农膜覆盖保湿,覆盖不宜过严,当天安机抽气,以便气体循环,加速反应。详见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图解。
2.简易外置式:开沟、建造等工序同标准外置式。只是为节省成本,沟底、沟壁用农膜铺设代替水泥、砖、沙砌垒。 外置式反应堆使用与管理可以概括为:“三用”和“三补”。上料加水当天要开机,不分阴天、晴天,坚持白天开机不间断。
1、用气:苗期每天开机5—6小时,开花期7—8小时,结果期每天10小时以上。不论阴天、晴天都要开机。研究证实:反应堆CO2气体可增产55—60%。尤其是中午不能停机。
2、用液:上料加水后第二天就要及时将沟中的水抽出,循环浇淋于反应堆的秸秆上,每天一次,连续循环浇淋三次。如果沟中的水不足,还要额外补水。其原因是通过向堆中浇水会将堆上的菌种冲淋到沟中,不及时循环,菌种长时间在水中就会死亡。循环三次后的反应堆浸出液应立即取用,以后每次补水淋出的液体也要及时取用。原因是早期液体中酶、孢子活性高,效果好。其用法按1份浸出液兑2—3份的水,灌根、喷叶,每月3—4次,也可结合每次浇水冲施。反应堆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矿质元素、抗病孢子,既能增加植物的营养,又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试验证明反应堆液体可增产20—25﹪。
3、用渣:秸秆在反应堆中转化成大量CO2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矿质元素,除溶解于浸出液中,也积留在陈渣中。它是蔬菜所需有机和无机养料的混合体。将外置反应堆清理出的陈渣,收集堆积起来,盖膜继续腐烂成粉状物,在下茬育苗、定植时作为基质穴施、普施,不仅替代了化肥,而且对苗期生长、防治病虫害有显著作用,试验证明反应堆陈渣可增产15-20﹪。
4、补水:补水是反应堆反应的重要条件之一。除建堆加水外,以后每隔7—8天向反应堆补一次水。如不及时补水会降低反应堆的效能,致使反应堆中途停止。
5、补气:氧气是反应堆产生CO2的先决条件。,秸秆生物反应堆中菌种活动需要大量的氧气,必须保持进出气道通畅。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堆越来越结实,通气状况越来越差,反应就越慢,中后期堆上盖膜不宜过严,靠山墙处留出10厘米宽的缝隙,每隔20 天应揭开盖膜,用木棍或者钢筋打孔通气,每平方米5—6个孔。
6、补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50天左右,秸秆消耗在60%以上。应及时补充秸秆和菌种。一次补充秸秆1200—1500公斤,菌种3—4公斤,浇水湿透后,用直径10厘米尖头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一般越冬茬作物补料3次。 (1)内置式操作时间应比定植播种期提前20天左右,最少不低于10天,否则表现效果会错后。
(2)第一次浇水要足(以湿透秸秆为准);第二次浇水匀,间隔时间10—15天;第三次浇水要巧,常规法浇2—3水,反应堆技术浇一水,第四次浇水要慎,入九至立春期间不宜浇水,以看到旱情才可浇水。
(3)使用内置式掌握四不宜的原则:
开沟不宜过深(不超25厘米);菌种、秸秆量不宜过少(每亩菌种8—10公斤,秸秆3000—4000公斤);覆土不宜过厚(20—25厘米);打孔不易过晚、过少(浇水后3天打孔,20厘米见方)。
2020-03-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