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也去三顾茅庐,那诸葛亮是否会归顺他呢?
《三国演义》中,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先后由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徐元直在刘备面前提起过三次,其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提到过2次,徐庶徐元直1次,可以说每次被提起都是庄重其事。
第一次,刘备襄阳遭到蔡瑁等设计谋害,跃马檀溪脱难巧遇水镜先生司马徽,被识破窘境,水镜先生与刘备交谈过程中首次提及诸葛亮:“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第二次,徐庶徐元直母遭曹贼扣押假书被迫往投,辞别之前向刘备推荐:“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第三次,刘备刘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水镜先生司马徽“特来相探”,徽曰:“(孔明)可比兴周800年之姜子牙、旺汉400年之张子房也。”
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徐元直的三论三荐最后促成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这是刘备的人格力量和魅力使然。如果没有其可薄云天的德与义,就不会有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徐元直的三论三荐,就不会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而曹操恰恰不具备这一切,因此,即使他等一千年也等不到有了解诸葛亮的人为他推荐诸葛亮。
退一步讲,即使有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曹操也不会前往茅庐去“顾”,想要他亲自去三“顾”诸葛亮就更不可能了。
刘备和曹操最大的区别在于,刘备讲究个以德服人,以仁义吸引人;曹操擅长的就是用欺骗的手段“招揽”人才,用“抢”的方式“掠夺”自己想要的人才,所以,即便有人一不小心向曹操推荐了诸葛亮,曹操有99%的可能会去欺骗、去抢掠诸葛亮,这样即使被弄到曹营,诸葛亮也不会真心为他“服务”,不会为他打江山卖力;曹操只有1%的可能会很勉强地去“请”诸葛亮,绝不可能像刘备那样真心实意地三顾茅庐,诸葛亮当然更不可能出山为曹操出谋划策了。
总之,曹操天下奸雄,他“招揽”人才的方式及手段像他的为人一样“强势”,不是欺骗,就是抢掠,即使茅庐三顾,也是违心、勉强,当然也就注定诸葛亮不会因曹操“请”而出山,想要孔明为他打江山卖力,更不可能!
就凭自己半生戎马的经验,几乎每次都输在实力上。对诸葛徐庶这类军师型人才认识不足,不太可能相信军师型人才可以左右甚至掌控战局。
访诸葛只是死马当活马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