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文富武是什么意思?
一、基本解释
“穷文富武”,其实是古时候的概念。古时候人们拥有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喝一碗粥填饱肚子就可以读书,练武起码要有丰富的食物供给。而当下物质资源很丰富,减肥倒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也可以理解成富不学文,穷不学武,大体意思是穷家孩子读书,而富人家孩子学武。
二、原因
①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饿肚子是常有的事,习武需要的各种费用和日常的营养成本,这是普通老百姓无法承担的。
②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即使没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在当地也很受欢迎,是很多贫苦出身的人大都都会选择的。古代文人可以考功名,入庙堂,光宗耀祖。于是,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选择读书,试图改变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
③学文需要的是刻苦寡欲,很多富人生活条件优裕,难以清心寡欲、有所成就,因此,习武就成为了古代有钱人的选择。
④富武指的实际上不仅仅是习武所需要的直接费用,也有时间,精力和前途代价。在古代,下地种田是主要的日常生活,习武需要大量的体力,只有富裕家庭才可以不用劳作专心练武,其次,即使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练武,并不能为练习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三、其下一句是
穷文富武下一句是“饱吹饿唱”,饱吹饿唱是民间俗语,本意指吹奏乐器的人需吃饱饭,而唱戏的需要空着肚子。
穷文富武意思是穷人学文,富人学武,古人练武功,其实力量和功夫是打熬出来的,一靠时间积累,所谓拳不离手;二靠营养,练武是体力活,没有相当的营养作后盾,人根本顶不下来。
所以古代习武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家境富有的,不然供不起自己,更供不起师傅。因此,古代的穷人家孩子绝不会学武,穷孩子的出路就是学文,考取功名,一贫如洗也没关系,大不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轶事典故
传闻,当年叶问拜师陈华顺学咏春拳的学费,高达十二两黄金(折合当年物价水平,约为当今的70万人民币)。陈华顺在佛山授徒,费用昂贵,一般人士根本无法负担,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所以有“少爷拳”称号。
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每教一个桩收一根金条;洪均生向陈发科学陈式太极拳每月八块现大洋;李小龙为学木人桩,为叶问在香港买了一套房子。
事实上,古代武术教师有三种弟子不收,所谓“三不教”:品行不端不教;好勇斗狠不教;天赋不足不教。前两个好理解,这最后一个“天赋不足”,其实是个含蓄的说法,说白了,体质差、家境穷就是“天赋不足”,就是四个字:没钱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