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态学的书籍
《人类生态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它以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为主线,从人的生物生态适应和文化生态适应两个层面,把人类种群及其生存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论述了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理论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制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和生态伦理建设。
《人类生态学》可作为高校本科生的公共生态教育教材,也可作为环境工作者和有关管理干部的重要参考书。 第一章 绪论一、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
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人类生态学的发展
四、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第二章 地球·环境与人
一、蔚然色的星球
二、地球·生命与人
三、环境
第三章 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
一、从猿到人的生物生态适应
二、人种与环境
三、人类对环境生物生态适应的主要规律
四、社会环境的发展与人的体质变化
五、人体的生物节律
第四章 人类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
一、文化与环境
二、文化与文明的生态学内涵
三、古文明的起源与环境
四、古文明的衰亡与环境
五、延续文明的生态学因素
六、环境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
七、绿色文化·绿色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人类种群与环境
一、人口的逻辑斯蒂增长
二、人口种群的数量指标
三、环境资源对种群增长的限制
四、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五、年龄金字塔与性比
六、人类种群的生育模式与环境人口容量
七、人口分布与环境
八、人类种群的五次大迁徙
九、生态位、人际关系与小群体效应
第六章 生态系统理论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能量流动和生态金字塔
三、物质循环
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
五、生态系统与耗散结构
第七章 人类生态系统
一、从社区到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
二、系统的共同特征
三、人类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分类
四、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五、城市生态系统
六、农业生态系统
第八章 人类健康与环境
一、健康生态学内涵的基本要点
二、人类生态系统的环境-健康框架
三、人体耗散结构与健康
四、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
五、社会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
六、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一、生物圈与人类社会
二、水的危机
三、森林的破坏与土地的丧失
四、环境污染
五、全球环境问题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由来
二、两个光辉的里程碑
三、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
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五、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一、生态体制建设
二、生态工程建设及生态产业建设
三、生态伦理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结语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尖锐化,人类与地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强音。因此,要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逐渐从以生物为主体发展到以人类为主体,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仅涉及人类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必然囊括人类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作为“联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的人类生态学,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能够承担上述重任的、由生态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
人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既具有生物生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生态属性。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广布的一个生物种,就因为人类具有文化。作为生物的人,人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使人类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体质形态;作为社会的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由于环境的多样化,人类的文化也是多样化的。环境与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为了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来修复由于旧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环境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生态技术虽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但起根本作用的却是全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参与。只有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和全球意识,中国和全球的环境保护才会有希望。青年是初升的太阳,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至关重要,而人类生态学正好可以成为高等学校各学科、各专业公共生态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地球·环境与人;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人类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人类种群与环境;生态系统理论;人类生态系统;环境与健康;生态危机与人类态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建设等。本书的特点是:走出传统生态学的圈子,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系统介绍人类生态学的知识。此外,本书很多内容是编著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希望能给学生启迪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