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的简介

 我来答
沫韩柽
2016-05-17 · TA获得超过15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9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59.3万
展开全部

吴天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27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以及抗日救亡运动,曾被捕。1933年他在南京民众教育馆做业余戏剧辅助工作,1935年东渡日本留学,专攻戏剧。在日本,他组织了“中华戏剧座谈会”,排演了《钦差大臣》、《洪水》等话剧。他还参加了《东流社》、《杂文社》等刊物的编辑工作。回国后又于1936年被迫去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在那里,他编写了《伤兵医院》、《春回来了》等独幕话剧。1938年回到上海,在“上海剧艺社”担任编导,同时编辑“前线日报”副刊。这期间,他创作了散文集“怀祖国”,多幕剧“海恋”等,并首次将巴金的“家”改编为话剧,还导演了“上海屋檐下”、“北京人”等话剧。1946年,他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务主任,编写了《剧场艺术讲话》一书,创作了电影剧本《喜迎春》,导演了《一帆风顺》,与应云卫合作导演了《忆江南》一片。新中国成立后,吴天调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任副团长。之后,又在北京、长影、珠影搞专业编剧和导演,作品有:《走向新中国》、《国庆十点钟》、《心连心》、《换了人间》(与王滨合作)、丝弦剧《空印盒》。吴天导演的影片在风格上受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矛盾突出,如影片《国庆十点钟》,在导演处理上很见功夫,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该片颇受观众欢迎,吴天在六十年代还写了电影剧本《拍案颂》和《缫丝女》。
吴天在中国电影理论建设及艺术教育事业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四十年代,他就翻译了法国柯克兰及苏联泰洛夫的《表演艺术论》和《演剧论》等理论书籍;六十年代,又编写了《电影简话》小册子,在青年中开展电影普及工作,很受欢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