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区的经济概况
来宾市兴宾区乘着荣获自治区2005年度“县域经济进步奖”的东风,坚持“壮一产、兴二产、强三产”的工作思路,全面科学协调统筹发展县域经济。2006年上半年,该区各项经济指标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完成财政收入1.27亿多元,同比增长17.9%;完成农业总产值10.48亿多元,同比增长7.9%。
一产壮大。兴宾区作为农业大区,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目标,2005-2006榨季该区甘蔗总产量达到460余万吨,甘蔗总产值达13.8亿元。该区农业生态产业得到有效发展,水产畜牧、蔬菜、林果等产业相继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另外,该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上半年农村新增劳务输出完成1.22万多人,农业产业已由过去的“一枝独秀”变成“百花齐放”。
二产兴起。兴宾区抓住区域内“冶炼、火电、制糖”等工业发达的优势,2006年以来,该区170家民营或私营企业抓住煤、电、油、水等能源供应比较充足的机遇,开足马力生产。同时,该区加大企业改造和工业创新的投入,在制糖、制药、食品等领域中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工业生产形势“好歌连连”。上半年,该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8.16亿多元,同比增长16.2%。,同时,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新引进了52个项目。
三产强旺。该区继续做大做强依托来宾市的第三产业“蛋糕”,在城厢、良江、桥巩、良塘、凤凰等城镇周边大力发展“短、平、快”的蔬菜、禽畜、环保建材等特色城郊型经济。2006年以来,引进外商开发房地产、餐饮、服务、建材等三产项目23个。
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49亿元,增长13.1%;财政收入5.46亿元,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3亿元,增长5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8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43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4554元,增长7.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1.34亿元,增长42.0%;贷款余额94.04亿元,增长36.7%;新增贷款25.25亿元,增长3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60亿元,增长22.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5亿元,占任务29亿元的105.2%。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21.54:50.22:28.24调整为20.08:51.37:28.55。这是最为困难的一年取得的极为不易的成绩。
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73亿元,增长1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2.7%,继续保持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第一区(县)地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0.06:49.55:30.39调整为18.8:52.87:28.33,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三产的总和。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66亿元,比上年增加73.54亿元,增长4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7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1元,增长1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2元,增长16.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40元。全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被列为广西首批创建经济强县工作重点县。
2014年,财政收入8.91亿元,增长2.17%。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39亿元,增长3.1%;区属工业总产值40.87亿元,增长6.2%,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13亿元,增长6.9%,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67亿元,增长3.2%;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16亿元,增长12.1%(其中:不含农村建房的固定资产投资80.09亿元,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8亿元,1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7元,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8572元,增长9.6%。全年实施了扩大内需项目162个,完成投资23.06亿元。 2011年争取实施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列入市级重大建设项目127个,完成投资7.75亿元,是建区以来实施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争取到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72个,项目涉及20个乡镇、149个行政村、661个自然屯,项目资金达22.5亿元,兴宾区被列为广西桂中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区,蒙村乡、良江镇被列入广西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投入专项资金建设1300平方米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大厅,进驻部门23个,审批(服务)事项144项,率先在广西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实施来宾市“对接长珠闽、引企入来宾”百日招商引资大会战活动,组团参加各类重大节会活动,先后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举办推介会,引进实施招商项目123个(含29个续建项目),到位资金40.81亿元,增长33.8%。
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1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36.42万人,城镇化率达3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启动了城南新区整体开发建设,开工建设了写字楼、奇石商贸城及部分路网等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拉开了城区框架。积极推进村镇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中心村规划编制率分别达80%、45%。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了来宾商城品位升级改造,动工建设2个旧城改造项目,投入资金达4.06亿元。农村危房改造成效明显,投入资金2.54亿元引导群众完成3607户新房型建设和旧房改造,竣工率达100%。“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年改造“农家店”50家,累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83家,覆盖面达80%。城乡风貌改造扎实推进,投入2300多万元完成改造2353户。全年投入11亿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村公路28条169.84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746公里,行政村村村通等级公路,60%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配合完成了来宾至马山、柳南高速公路改建、桂平至来宾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投入1161万元启动53个村屯的巷道硬化,硬化里程66.8公里。建筑施工农村“泥瓦匠”培训走向常态化,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投入161万元建设农村公厕41个。 基层卫生院有31家,其中二级乙等医院1家,中心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普通卫生院21家,有干部职工1757人(含编外聘用人员)。其中卫技人员1540人,管理人员49人,勤杂人员168人。取得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含初级)940人,其中中级职称131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占地面积163937.27平方米,拥有业务用房面积为60441.07平方米,共有病床位数为1397张。782139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2%,共受理报销32.16万人次,兑现补偿1.09亿元,基金使用率93.1%。新农合总门诊统筹已达到100%,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大支付限额3万元,已达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59倍。全区结婚登记12179对,参加婚检10724对,婚检率达88.1%,比去年同期的48.7%大幅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部实施补助,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死亡率为4.06‰,婴儿死亡率为5.55‰,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9‰,孕产妇死亡率为7.12/十万,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9.16‰,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儿童系统管理率为74.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8.17%。农村改厕利用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补助资金124万元,完成建设2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全区农村累计10.24万户使用上卫生厕所,普及率60.8%。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均达98%以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规范化建档率分别达43.0%(74836人)和23.0%(207231人),超过任务的40.0%和20.0%。为63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完成责任书310例的203.2%。利用中央扩大内需专项资金716万元、卫生院自筹资金180万元,完成5个卫生院业务楼3888平米及4个中心卫生院污水处理和配电房建设,基层卫生设施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