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尾蛇我们都知道,那它的尾巴是怎么发出响声的呢?
响尾蛇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北美洲等干旱地区。为什么响尾蛇的尾巴能沙沙作响?响声又是怎样形成的?
响尾蛇顾名思义就是它的尾巴会响,因此得名响尾蛇!都知道响尾蛇是属于脊椎类有剧毒的爬行动物。也是蝮蛇科的一种管式牙类蝮蛇。长约1.5米左右,背部有菱形黑褐斑。
曾经有科普作者解剖过响尾蛇的尾巴,发现它的尾巴是由角蛋白所构成,角蛋白在人体上也非常常见,组成我们指甲以及头发的物质就是角蛋白。
响尾蛇的尾巴是由一节节类似于葫芦一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叫做响环。这些响环会像套娃一样,一节套着一节,当响尾蛇遇到危险时,它们就会摇动尾巴。
大家都知道蛇是会脱皮的,蛇的外皮是角质鳞,是不能跟着蛇的身体长大的。所以蛇在长大的时候外皮就会受损,蛇也深受外皮的寄生虫困扰。因此就需要蜕去旧皮,这样就会把外皮的寄生虫随着旧皮一起蜕去。
而新的蛇皮会显得更光滑,但是响尾蛇却不同,响尾蛇在蜕皮的时候尾部是不蜕的。在多次蜕皮后响尾蛇的尾部会出现一串角质环,也就是响尾蛇蜕皮的时候留下的残存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空腔,在尾部肌肉强力摆动时空腔里的空气发生碰撞就会发出沙沙的声响。
当响尾蛇遇到危险时或者在捕猎的时候会摆动尾部的尾环,这样会起到吓退敌人和引诱猎物的效果。而且响尾蛇的尾环非常快每秒钟可摆动50次左右。响尾蛇的尾巴有着很大作用,可以够辅助觅食。警告敌人可以起到保护自己,以及传递信息等作用。而且响尾蛇的尾环要一年才能长出一环,环数越多声音越响,也代表着响尾蛇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