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简介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罗素出身于曼摩兹郡一个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1967年组织了斯德哥尔摩战争罪犯审判法庭,谴责美国在越南的政策。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
扩展资料
历史
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缺乏历史感,忽视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他写过几十篇历史论文和散布历史专著,这三部是:《自由和组织》《1902-1914年协约国政策》和《西方哲学史》。
其中,《西方哲学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史著作,其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哲学思想和发展,其引人入胜的原因在于作者的历史眼光不亚于作者的哲学见解。
该书出版后很快成为西方读书界的畅销书,确立了罗素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正是被这本书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而走上了哲学道路。
2024-10-28 广告
国 别: 英 国
出生地: 蒙茅斯郡
生卒年月: 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四岁前已父母双亡。他是在祖母和家庭教师抚养、教育下长大的。后入剑桥三一学院并取得数学奖学金,1890年他在三年级是转学哲学,并于1894年取得学位。罗素曾四次结婚,三次离婚。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31年他继承为第三世罗素勋爵。
1949年获荣誉勋章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得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2日去世。
罗素曾于1920年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讲演》。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罗素学识渊博,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主要哲学、逻辑学著作有:
《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年)
《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年)
《数学原则》(1903年)
《数学原理》(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
《哲学问题》(1911年)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年)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至1919年)
《数理哲学导论》(1919年)
《心的分析》(1921年)
《物的分析》(1927年)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年)
《西方哲学史》(1945年)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8年)
《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
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向的著作。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罗素文集最新的中文泽本《幸福之路》和《自由之路》最能体现他的风格,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值得每一位善良、正义、向往美好人生的青年去阅读,去品味。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婚姻与道德》)。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代表作品:
《西方哲学史》、《我的哲学发展》、《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哲学问题》、《数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