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并肩王是几品官?
不是官职,按字面意思即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属于王爵的最高一种。
中国古代礼制非常详细,明朝的亲王、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又分“一字王”和“两字王”。“一字王”地位高,仅次于皇帝,京剧《二进宫》里唱的“封你一字并肩王”,就是这个意思。
皇帝的嫡出儿子肯定可以封一字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一字王”,像“燕王”、“秦王”。“两字王”地位较低,皇帝的侄子或皇室其它成员若是立有大功,可以得到这一爵位,明初朱元璋的一个侄子朱守谦被封在桂林作“靖江王”;
清代的王只有府邸没有封地,清初有一位皇室成员勒克德浑被封为“顺承郡王”,王府原址就在现全国政协大楼所在地,三十年代张学良曾以此为将军府。
先秦时代中国的“王”是类似于后世“皇帝”(即全国君主)的称号,因此没有王爵。西周中期,鄂侯反叛周王室,称鄂武王,这在地下考古出土的“鄂武王驭方宝用鼎”铭文中清楚反映,不过由于鄂国败亡,该鼎湮没于鄂都废墟中,鄂武王名号也很快抹杀掉,以致司马迁没有写入《史记》中。
后来众所周知的称王事件是楚的称王,周朝各诸侯国中最早称王的是楚武王(公元前740-公元前690年在位),起因是楚国力强而不得进爵(楚国君主受封的是子爵),但楚国自称的王号不是受封的王爵,而一般视同从周朝独立的举动,因为楚国不愿意送给周王代表臣服的戈矛。
到了东周战国时期,随着天子政治权的消失,强大的诸侯纷纷自称、互称为王,其中最早的是公元前344年的魏惠王。但这些诸侯国王也都不是周天子所封,而是由各国自加尊号,因此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