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说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说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展开
 我来答
chmq034
2010-12-20 · TA获得超过36.6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6万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2.4亿
展开全部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多次强调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就国内来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同时始终未能完全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果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比较缓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就国际来看,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如果不进行调整和改革,只能在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迅速发展,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就是证明。
1.改革的含义
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句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依据
第一、旧体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第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第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关于改革的对象。改革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第二,关于改革的目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第三,关于改革的原则。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四,关于改革的方法。改革要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改革要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中进行,各方面的改革要配套进行等。
4.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动力
第一,改革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二,改革是一场“革命性变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因此,邓小平在说明改革必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他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改革是当代社会主义各国的共同趋势。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开始进行改革,但总体上没有触及到原有体制的实质,致使到80年代中期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它们又把社会主义建设原有模式的弊端归结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从而抛弃了社会主义。但是,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并没有解决这些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反而使它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肖起云闾丁
2019-12-24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680万
展开全部
改革所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把改革看作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错误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樱花itachi_cwx
2010-12-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改革的性质可以从邓小平关于改革的对象、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原则和改革的方法的阐述中获得清楚的理解。� 1.改革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应当把社会主义制度同表现这种制度的具体体制区分开来。 2.改革的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3.改革的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4.改革的方法是要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要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中进行;必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从以上邓小平关于改革的对象、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原则和改革的方法的阐述中,可以归纳出改革的性质。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包括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在排湖制定计划的玉蝶
推荐于2017-09-25 · TA获得超过47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6万
展开全部
一.判断依据
1. 对象: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
2. 目的:形成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制度,发展生产力
3.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 原则: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5. 实质: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
6. 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7. 动力:社会主义内在规定性
8. 标准:三个有利于
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和动力根源于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
1. 人民当家作主
2. 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念
3.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4.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