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慈禧太后很坏吗

 我来答
火焰骑士晨风
2018-05-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她的确很坏。虽然应该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但我还是觉得她挺坏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希顺科技
2017-03-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个人物的好坏其实很难给出一个脸谱化的好坏之分,特别是政治人物。加上近代中国处于两千年之未有的巨变社会,其中各种历史背景特别复杂很难去断定一个政治人物是不是很坏。或者说这种“坏”究竟是怎么定义的,什么叫着坏。正所谓屁股绝对脑袋,坐在什么位置上做什么事。慈禧作为晚清时机上的最高统治者,她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想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大清的江山罢了。你说有多坏,相比很多政治人物,其实也算不得。
但是你说她好吗?其实更不算。晚清,作为一个分崩离析的大帝国,其实已经全面落后于世界了。更要命的是民智未开,上层统治者也是见识不足,甚至也可以说,近现代的中国屈辱史虽然不能把责任具体怪罪于谁,但是一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如果这个国家烂成这样了,她怎么都得负有一定的责任。
慈禧的主要黑点其实有这么几点:
1、很多人认为她打压维新派,特别是杀了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断绝了清朝最后的自救机会。其实这点也要辩证来看,晚清上层统治者一直想要自救的,包括前面的洋务运动和后面的君主立宪。慈禧也不是一直坚决反对维新,不然洋务运动也搞不起来。镇压维新派,其实是维新派的确不堪大用,并且是想夺权。这点来说慈禧值得黑但是也不是脸谱化的非黑即白。或者说慈禧是当了刽子手,但是仔细了解这段历史就会发现维新派真的不成熟,特别是康梁这帮人政治上太幼稚了。
2、囚禁光绪(杀光绪),简单来说帝后矛盾,光绪是不是慈禧所杀有异议,不过慈禧的的确确自己独揽了大权,作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光绪一直被慈禧打压。很多人同情光绪,并且一直把他做为晚清革新自救的代表。所以反过来就对打压她的慈禧就印象不好。其实我要说的是,晚清已经糜烂到底了,谁也救不了。帝后的政治斗争很难作为一个很“坏”的评判标注。并且光绪这一派的人无论是清流的翁同和 和维新派的康有为,其实都是一些“嘴炮”派,空有一些大口号,其实都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其实也并无作为。两方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吧,都不能救国。
3、挪用北洋水师军费,这个黑点一般被认为是慈禧一个代表性黑点,只顾个人享受,不顾整个国家民族的大义。北洋水师的战败令无数中国人扼腕叹息,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很复杂。也并非网上流言所说的北洋水师素质低下,装备落伍,炮弹都没有。我们敬重为国捐躯的战士,至于这个曾经被誉为亚洲第一的舰队的战败,有上层统治者的腐败,昏招迭出,也有的的确确实力不如人一面。
私德,或者说私生活,这个一般不作为评判政治人物的一个要点。无论哪个女性统治者,民间和网上都是各种真真假假的流言。
总得来说:清朝是烂了,整个民族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和屈辱,但是这个统治层不值得去惋惜或者评定谁好谁坏的假设,好像谁好就能救他一样。烂东西死了也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余生还很久远
2017-03-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我觉得好坏是个人的好恶,评价历史人物要公正客观。从正面来说: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但是负面来说:个人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在“同治中兴”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铺张浪费,以及对于国际时局缺乏认识,允称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显著的事例为花费巨资扩建颐和园用以庆祝自己的六秩大寿,给包含海军军费在内的国家财政带来无建设性的负担。甚至在战败签约、割地赔款之后,1895年又大兴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工程长达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重修的慈禧陵虽成为清代最豪华独特的皇家陵寝,然而耗资巨大,放在清季国事日非的历史脉络下加以检视,更突显出慈禧皇太后重视个人虚荣以及清廷威仪,甚于国家兴衰的贵族心态。 许多批评者谓,慈禧皇太后对于李鸿章等汉臣的重用,以及对于洋务运动的接受,均乃出于维系清廷统治的现实需要,而非出于真心支持。因其本身的保守心态及揽权私欲,慈禧皇太后表面上虽让光绪皇帝于1894年起亲政,并容许皇帝及一班主张维新的臣僚在1898年实施变法,实际上对于政局的掌控及干涉却从未放松。终于,帝后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一场帝党方面仓皇筹划的流产政变中爆发;皇太后大权在握,在守旧派亲贵朝臣以及近畿军权的支持下,顺势从皇帝手中收回政权,实际上等于后党政变成功。于是,史称百日维新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实验,尚未及实施,即嘎然中止;嗣后朝政愈趋保守,对于当时中国的近代化革新造成强大的阻力。 受到戊戌政变的影响,慈禧皇太后排斥维新改革,并宠信端王载漪、刚毅等守旧亲贵,甚至考虑撤换光绪皇帝;载漪之子溥俊因而被立为大阿哥,实同储君,然因忌惮光绪皇帝为欧美日列强一致支持,不敢骤废。载漪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对“洋人”的嫉忌之心,极力离间帝后。顺此,朝中形势乃逐渐演变为非理性仇视“洋人”的守旧亲贵,结合保守的清流派,对抗主张务实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当权亲贵的纵容,甚至暗助之下,以仇外起家的“义和拳”乃得以大举进入直隶、进迫京畿,形成一股“逼宫”的形势。慈禧皇太后虽未必相信拳民“神力护体”之说,亦未必不能洞悉端王夺权的阴谋,但出于本身对于外人反感的心理,且认为“民气可用”,亦未尝严令镇压拳民,终于酿成拳民残杀“教民”、攻击外人、杀死德日外交人员等事故,引起八国联军干涉之祸。慈禧皇太后又误信各国欲迫其退位的假情报,负气残杀主张透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大臣,并率尔对多国宣战,至此大势乃全无转圜余地。联军入京,祸及华北多省,帝后西狩,终以缔结辛丑和约解决;和约规定惩办祸首、谢罪赔款、使馆区驻军、军备限制等,并造成日俄军队长驻满洲的局面,中国的主权以及清帝国的威望均蒙受重大损失。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慈禧皇太后诸般考量均以个人权位为重,结果严重损害国家利权以及无辜人民生计,堪称其主政期间最大的过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aoren22496daf7
2017-03-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清末除了慈禧,没有卖国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9-03-12
展开全部
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31]
————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中国,长寿帝国》
身为一个满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军国大事的知识,本来就机会渺茫,但是她却与只了解女红的东太后完全不同,处理大事的时候总能镇定自若,中国的门户面对敌对势力从来未被打开,这在中国半独裁统治的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要找一个原因,我想只能说是这位统治者本人拥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和才能。
————亚瑟·H·史密斯《动荡中的中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