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商朝为何频繁的迁都呢?
导致商朝一度频繁迁都主要是由商朝内部矛盾所致。
商朝的起源与建立商朝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帝舜时期。古时候黄河总是泛滥成灾,为此帝舜派出了禹前去治水,当时与禹一同进行治水的还有契。后来经过长达十三年的治理,黄河水患终于得到消除,所以禹与契都得到了封赏。其中契受封于商邑(今商丘),故而之后由他所创建的部落便以“商”为名。而禹则在得到帝舜的禅位之后建立了夏朝,这之后商便一直作为夏朝的方国存在。
身为契六世孙的王亥在继位之后成功驯服了牛,从而使得商国的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此外,王亥在位期间商国还开始了以物换物的商贸往来,商国的商业水平也因此得到提高。经由这一时期的发展,商国实力大增。待发展至夏朝末年,商国已经演变为实力强盛的一个方国。与之相反的是,夏朝的统治却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混乱。商汤即位之后他所施行的轻赋薄敛、布德施惠等举措则进一步促进了商国的发展。
商国的蓬勃发展很快便引起了夏朝君主夏桀的关注,为阻止商国进一步壮大,夏桀还将商汤给囚禁了起来。然而纵然如此依旧阻挡不了商国的崛起,待商汤脱困之后他开始正式兴兵伐桀。最后夏桀兵败被杀,夏朝被商朝所取代。
商朝国都频繁变更商汤灭亡夏朝之后于毫(今商丘)建立商朝,也就是商朝建立初期的都城为商丘。等到了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之后,商朝都城被下令迁移到了嚣(今郑州)。仲丁之所以下令迁都是因为当时生活在东南一带的夷族迅速兴起,给商王朝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在仲丁之后,商王朝都城又多次变更。先是第十二任君主河亶甲时期,他为缓和王室矛盾而下令将相(今安阳)定为新都城。
继河亶甲之后即位的祖乙则是先将都城迁移至耿(今河津),后又迁都至邢(今邢台),接着又迁都至庇(今邢台广宗)。致使祖乙一再更换都城的缘由是黄河水患。身为商朝第十七任君主的南庚即位之后,又将都城自庇迁移至奄(今曲阜)。奄这一都城一直使用到第十九任商朝君主盘庚时期,待盘庚即位之后他便将都城迁回到了毫(今商丘)。盘庚本想借此次迁都改善商朝的衰落之势,但是迁都之后却见效甚微。于是盘庚又一次迁都,此次迁都后的新都城为殷(今安阳小屯村)。
迁都至殷之后商朝内部矛盾得到缓解,国力也开始逐渐恢复,都城也因此不再频繁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