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战争交战的真正场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我来答
叶提问
2017-05-14 · TA获得超过904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29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420万
展开全部
古代战争的几点误区
拜《三国演义》和现代无知导演们所赐,朋友们想象中的古代战争(冷兵器时代和火药兵器早期)和事实上出入很大。
1、将领间的“单挑”,在真实的战场上基本不会发生
两军阵前,两军主将出阵,在阵前捉对厮杀,最后谁谁谁斩谁谁谁于马下,然后将手中刀(或者别的武器)一举,大军掩杀,取得胜利……
《三国演义》经常出现的这个场景,在真实的战争中根本不会发生。都要是那样打,还要兵有毛用啊?一个传说中的吕布岂不是扫平天下了?
事实上“单挑”源于对古代春秋时代以前所谓“致师”的误解。“致师”就是挑战的意思,《逸周书》上记载:“王(周武王)将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就是商纣王)出。王使尚父(就是姜尚、姜太公、姜子牙)、伯父(就是周公旦,也就是姬旦)致师焉。”这段话的意思是,周武王率领三百五十量战车在牧野布阵,商纣王从朝歌城出城迎战。周武王命令姜子牙和周公旦致师(挑战)。
请注意,这里只是说命令姜子牙挑战,并不是让姜子牙和商纣王单挑。真要单挑的话,姜子牙八十多了,商纣王正当英年,而且史书记载商纣王力大无穷,能“掖九牛倒退”(拉着九头牛的尾巴拽着牛倒退,这或许夸张,但绝对不是虚构的)。单挑姜老头儿加上周公一起上也死定了!(别告诉余姜老头儿会法术……这说的是历史,不是神话)
后来春秋时代屡屡出现在史书中的某大夫和某大夫致师,也是指两家约定战场和时间,各自带着自己的私兵开战,而不是说这两位大夫赤膊上阵俩人单挑。
由于街道办事处治保主任罗贯中先生从来没有真的见过战争,结果罗老先生就演义出了那些场景……
又由于《三国演义》写的太成功了,结果……后人就完全理解错了“致师”的含义……
2、正常情况下,骑兵绝对不会在步兵阵列没有崩溃之前就冲击步兵阵列
电视上经常有这种场景,大队的骑兵挥舞着马刀冲击敌军步兵阵列。而在真实的战争中,除非迫不得已(比如突围等极端情况),骑兵将领只要头没被门挤了,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骑兵的优势就在于速度,战马只有在高速奔驰的时候才有冲击力,才能对敌军造成致命的打击。但是如果在敌军步兵阵列没有崩溃之前,突击敌军步兵阵列,那么首先,你的骑兵不可能比敌军步兵多——这很明显,如果你的骑兵数量都比敌军步兵多了,那这种绝对优势的战役基本劝降就可以了。如果用骑兵“换”敌军的步兵,1个换10个你也不合算。你要知道,训练一个合格的骑兵需要好几年,而训练一个差不多能顶用的步兵,两个月就能差强人意。再加上战马,骑兵换步兵是傻缺行为。
骑兵一旦冲入敌军步兵阵列,就算开始借助战马冲击力对敌军造成了相当的伤害,只要敌军阵型没有崩溃,那么,你的骑兵势必就会停下来,然后立刻就会陷入四面被敌军步兵用长矛戳刺的境地。骑兵又不是坦克,那你的损失是不可接受的。
事实上,真实的战争,往往是骑兵远远的用弓箭射杀对方步兵。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擅长射箭和骑马,结果就是南方的步兵无法将箭射得象北方游牧民族的士兵那么远。结果就是步兵一直在敌军射程之内,而自己的箭够不着人家。步兵阵型密集、骑兵阵型稀疏,导致步兵一方损失越来越大。步兵一旦冲锋,对面的骑兵会立刻转身撤退,并且边撤边回身射箭。人能骑在马上射箭,你不可能边跑边射箭吧?直到步兵队形散乱,士气崩溃,骑兵将领才会下令回身冲锋,给予对方致命一击。这也就是宋朝历次对北方政权作战总是处于劣势的原因。如果真是骑兵冲锋宋朝的步兵,辽、金、蒙古才几个人?宋朝多少人?宋朝死10个他们死1个他们也受不了。
骑兵在连发枪和大炮问世之前,是绝对的战场上的王者。没什么可争辩的。一两次战役步兵靠谋略和地形战胜骑兵,那是奇迹、那是偶然现象。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奇迹的出现的统帅,是拿国家的命运以及自己麾下士兵的生命当儿戏。
战争,不能存盘,不能读取进度重来。
3、弓箭是抛物线射出的,不是瞄着对方士兵射的
军队中的弓箭手,射箭都是有一定仰角(40°左右),弓箭必须齐射,然后成千上万的箭矢铺天盖地的射向敌军。这样才有威力、箭射的也才足够远。
除非你手下的弓箭手都是传说中的后裔、养由基,否则你永远别指望靠弓箭“点杀”敌军的某些重要人物。弓箭不是狙击步枪,箭射出去都是抛物线状的,不可能打直线。
弓箭手一旦失去建制或者失去统一的指挥,散乱的向外射箭,那么他们造成的杀伤基本就在战争中可以被忽略不计了。
4、火绳枪兵比弓箭兵的优势仅仅是训练起来更快
无论射程还是射击频率,弓箭兵都完胜火绳枪兵。训练有素的弓箭兵最大射程超过一百五十米,而火绳枪兵在一百米外基本就只能听响了。而且,弓箭兵能用于攻城,箭是抛物线状的,能射击城墙上掩体后面的敌军,而火绳枪兵攻城的作用基本等于零。
但是一队合格的弓箭兵训练出来要几年,而一队合格的火绳枪兵训练起来顶多俩月搞定。如果战争旷日持久,火绳枪兵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兵员补给更容易。而草草训练出来的弓箭兵的战斗力,基本等于零(参见上一条)。
5、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呃,关老爷和吕温侯的“标志”性武器,其实是不存在的
骑兵将领的武器只可能是马刀。青龙刀、方天戟那种东西,属于戏台……呵呵,余也表示很无奈……
相关阅读:
电影里,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先是闪闪发光的重骑兵和重步兵上前冲击;镜头立刻一转,敌我两员大将肌肉暴涨,狂野的重低音音乐震动耳膜……画面充满了野蛮力量的亢奋。电影很好看,但是假的。

重骑兵和重步兵不是用来歼敌的,而是依靠刀砍不入的软甲(箭能射进去)、自身的重量、密集的队列,冲散对方的阵形。他们不会停下来肉搏,只是不停地向前走,走到对方后面再走回来,当然手上的长矛也会顺便杀几个。如此反复。想一想,你勇猛无比,连续杀敌十数人,后面突然冲过来黑乎乎一大群,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不跑还等死啊。整个场面和现代战争中坦克和步兵的配合差不多。
重骑兵和重步兵不可能数量很大,一般也就几百人,上千人就是国力强大了。一个原因是没有那么多铁。第二个原因是软甲挡不住弓箭。而硬甲一套几十公斤,谁能穿上它走上一百米。第三个原因是它不灵活。两队刀枪不入的重甲兵撞在一起,除了玩儿相扑,还能玩儿什么?
中国古代没有出现重骑兵和重步兵,一个原因也是没有那么多铁,另一个原因是铠甲不适合山地,最后就是没有战马。只有唐和清代有完整的骑兵建制,其他时代西域各国是严厉禁止向中原汉人出售战马的。《清明上河图》里没有马车只有牛车。有人考据说北宋全国的战马也就两三千匹,还不都是壮年的。
中国古人的战阵确实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散兵游勇各打各的。而是五人为伍,十人一队,五十人一大队,以此类推。训练的时候就强调这五个人必须生死相守、不死不掉队。而且那时候征兵是一个村子、一个家族编在一起,这就保证了没人能单独当逃兵。不过几万人的队伍会在一顿饭功夫溃散,这也是个原因。到了开打的时候,这些不死不掉队的士兵会形成十对五,五对三,五对一等等场面。势均力敌的时候就看谁更勇敢了。
另外还有一队负责“腾击”的预备队。看到哪边不行了就冲上去砍杀一通,杀杀敌人的威风,壮壮自己的胆气。
相当数量的古装题材影视作品和漫画里都会用到战争桥段,对冷兵器战争的描写很多。但这里边有很大一部分作者对古代冷兵器战争不得要领。在绝大多数作品中,冷兵器战争基本等同于打群架,只是规模放大到几千、几万人规模而已。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描写布阵,但布阵是为了什么,布阵以后应该如何行动,基本上都不甚了了。基本的套路是两阵对圆,双方将领吆喝一声,大家对着冲。像《赤壁》那样的电影,好像知道布阵这回事,但说句实在话,那个打法比直接对着冲还脑残。

正是因为对冷兵器战争完全没概念,影视作品中普遍不敢使用全景拍摄。除了战斗刚开始用全景拍一下怎么排队之外,最多再拍一个骑兵队撒丫子快跑。接下来就只能用近景,表现某“大将”如何英勇的打倒对手一群小兵,而且对方小兵还不会一群一群上,只知道一个一个送死。

拍战斗场面是砸钱的,开销很大,本来拍这种镜头是为了增加电影、电视剧的价值。拍出来应该有历史感,有临场感,有代入感,让观众感觉到这就是古代战争。但现在这么拍出来的“战争场面”,除了服装道具之外跟古惑仔抢地盘基本没区别。

结果就是钱砸了不少,观众基本不认账。对不懂的人来说,他们完全不知所以然,有这段儿没这段儿差别不大,还不如多来两段儿能打动人心的文戏或者单挑,拍起来省钱,作用说不定更好。对稍微懂一点儿的人来说,这种“战争场面”就是催吐剂,哪怕片子不错,到这种地方也得赶紧拉进度条跳过去,省的恶心着自己。

实际拍摄中,用现在这种思路拍战争场面,控制起来也很困难。多少群众演员混在一起,兵器乱舞,有一个人站错地方,动作太大都有可能出现伤害事故。骑兵场面拍起来更可怕,骑兵对步兵,一不留神就可能踩死人,骑兵对骑兵,撞一下说不定就出人命。

因此战争场景被很多影视剧视为畏途,宁愿站站队交代过去,然后赶紧跳到单挑那个环节。

实际上,真正让古装戏“带感”的,就是其中的战争场景,尤其是战争全景。只要对古代冷兵器战争有所了解,再借助一些电脑手段,战争场景并不难拍。

首先,古代战争的特点是结阵而战,这一点必须表现出来。当然,结阵而战不利于突出主角的形象,不能多用。但是,只要有一两个镜头体现出战阵的感觉来,观众就会买账。

比如说《斯巴达三百勇士》里,勇士们抡着短剑胡砍一直是重点,但影片中专门拍了防御阵形的盾阵,拍了波斯兵如何在斯巴达方阵面前伤亡惨重。有这两段做铺垫,整个战争就显得更有历史感,也更可信。

具体到中国古代冷兵器战争应该如何表现呢?

首先,还得从布阵开始。

中原人作战,以步兵为主,弓箭为先。布阵是围绕强弓硬弩的远程打击战术展开的。因此整个军阵的最前沿应该是防备对方骑兵冲突的拒马,其后依次是抵御弓箭的刀盾兵,起杀伤作用的长矛兵,中距离密集杀伤对手用的弓箭手,以及远距离精确打击的强弩兵。

中原骑兵比较珍贵,他们一方面是关键时刻的救火队,另一方面是击溃敌人大阵之后展开追击的主力。所以骑兵应该布置在步兵阵的后方或者侧后方。

为了给骑兵留出通道,步兵阵之间要有距离。距离不能太远,应该以两边小阵的长矛手矛尖可以相触为标准,目的是防止敌人骑兵从通道处破阵。当然,具体到影视作品中,为了拍摄安全,这个距离可以适当放宽。

阵中应该有用大车和木料搭起来的瞭望台,作用是观察敌人部队的运动。主将的指挥位置应该就在瞭望台下,指挥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旗号。当然,观众不可能了解旗号的意义,影片里要体现指挥官对部队的控制还得靠传令兵。但只要在开战前有一两个下级将领看旗号移动部队的桥段,就能体现出战阵的感觉来。

秘密部队可以用门旗围起来,突出神秘感。

作战时先用弓弩互相射击,由于有电脑后期制作技术,箭如飞蝗的场面可以后期制作,因此场面尽可以激烈,不会有什么危险。逼近之后用长矛、大刀按照战鼓的节奏打击对手。这种打击是列队进行的,完全在控制之中,也可以确保安全。

为了增加战争场面的激烈程度,或者表现主角的战斗力,可以用“跳荡”去突破对方的阵线。就是让敢死队在器械的帮助下跳到对方盾牌兵的身后,长矛手中间去。真实战争中,负责跳荡的敢死队多数会被对方长矛戳死在半空中,少数能安全落地的也基本活不过几秒钟。但在拍摄中,只要在道具上做点手脚,这个场景只会显得激烈,不会有人身伤害危险。

草原民族作战,基本以骑兵为单一兵种。布阵更简单,一种是契丹人的分波次攻击,另一种是蒙古骑兵的小群多路。

契丹人对自己作战方式的描述是:五百为一队,十队当一道,十道当一面。换句话说就是拉长队列站单横排,一排一排冲向对手,接近到骑弓射程内以后射箭并快速调头撤离。这样一波一波的反复打击,什么时候发现对手阵形崩溃,什么时候从行进中直接发起冲锋。

这个方法的难点在于两波骑兵之间有相向运动,控制不好还可能出危险。蒙古骑兵的冲击战术就更为安全。

成吉思汗的“进如山桃皮丛”,意思就是小群多路前进。目的同样是逼近到骑弓射程内,用弓箭削弱对手,为最终的“凿穿而攻”创造条件。这个方式的优点有几个:

进攻的骑兵队形不再是拉长一线,减少了被弹面,使中原训练弓箭手射长垛的战术失效。

骑兵运动路线不再交叉,减少了训练难度,也减少了事故率。

发起突击时,冲向对手的骑兵是呈密集队形的一个整体,不再是一个疏散的平面。

当然,在影视作品中契丹人的阵形更好看,但蒙古的阵形肯定更安全,不仅是反复接近敌阵射击的时候不至于发生冲撞事故,表现冲阵场面的时候,为一小群骑兵清出安全路线也更容易。

一定要记住一点,中国人到隋朝以后就不会让骑兵直接冲击预有防备的敌军步兵了。战争不是打群架,冷兵器战争的主要杀伤发生于一方阵形崩溃之后。要表现冷兵器战争,就要着重表现逐步削弱对手,瓦解对方阵形的过程。

因为骑弓的威力比步弓小,步骑交战时,骑兵一定会迅速接近到自己的弓箭射程内射击,然后尽快脱离,尽可能“甩开”对方的还击火力。而步兵则会尽量用盾牌抵御对手攻击,并希望弓箭手的一次还击能覆盖对方机动中的骑兵队形。

这种斗鸡式的战法在真实战争中会反复上演,古代战争中所谓的“激战竟日”,时间差不多都是消耗在这个过程中。影视作品拍摄可以尽量简化,但只要体现出这个场景,战争的气氛就出来了。观众就会接受导演接下来的场景安排,无论是群架还是单挑,大家都会理解为发生在阵形击破之后。

还有就是攻城战。

进攻方不会只拿着长梯子冒着箭雨爬城墙,至少有两个手法可以很简单的实现。

一是修筑鱼梁道,也就是用土袋在对方城下堆出一个直达城上的大土堆,让士兵可以直接冲上城头。修筑的过程应该是士兵推着顶上带有防盾的独轮车(这东西叫木驴)运送土袋,不是背着土袋往前跑去挨箭射。

二是建造跟对手城墙高度相同的楼车,推到城墙边,直接上城。这个做法可能要多花道具费用,但楼车可以反复使用。

除非用计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不然中国古代战争中,攻击方很少把精力浪费在城门上。因为城门里边有瓮城,突入城门的部队没地方展开,基本是被包饺子的命运。即便使用撞城车,主要也是用来撞击城墙。

防御方的武器,除了弓箭之外很多人都知道滚木、擂石。但滚木不是直接往城下扔木头,擂石也不是搬了石头扔出去就成。真那么干的话,围城三天城里就得拆房,围城一个月,守军能自己把城墙拆了。

滚木擂石是古代的守城器械。擂石相对简单一点,是栓了绳子的石头,砸下去以后可以拽着绳子把石头拉回来。滚木要复杂得多,木头上要有长钉,两边绕好绳子,扔下城头的时候在绳索的控制下木头会高速转动,可以把敌方士兵碾成肉饼,即便只是碰一下,长钉也能扎出几个血窟窿来。扔完以后可以用辘轳拉回城头。

这些器械制造起来可能确实有点麻烦,但跟真正的战争不同,不会有人努力去破坏它们,造几台可以长期使用。

其实古代战争的学问很多,绝不是扯着嗓子喊,轮圆胳膊耍片儿刀那么简单。今天只想到这么多,以后有时间再跟大家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