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个回答
2017-06-2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小学生在作业、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乎是儿童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原因。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得到解决,而后者则需要从小培养。在小学生的习惯培养过程中,特别是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大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1.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是关键。 见到问题,应先仔细观察,弄清运算顺序,找出部分算式或某些数据的特点,从整体上对算式有一个全面、准确地把握,并会预见大体的计算进程。如:“300-300÷15”,学生往往一看就写得数“0”,说明学生仅凭第一印象盲目“凑0”,而忽略了运算顺序,发生这类错误的学生不一定不知道运算顺序,而是缺乏全面观察、仔细分析的良好审题习惯。此时,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
2.教育学生养成审题习惯。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计算时先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然后确定解题策略,并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题:一是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是审清运算顺序,看清题目中有哪几步运算,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是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符号和数据的特点,确定能不能简算。
二、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计算的习惯
小学数学中简便算法的技巧归纳起来就是“合、分、变”三方面。“分”的技巧适用于两个数。例如:12.5×88就要将88分成8×11或者80+8;455+398简算时需将398分成400-2;49÷35简便算法就是49÷7÷5等。“合”的技巧适用于三位数或三位以上的数。如算式4.5+7.2+5.5+2.8简算算式就是(4.5+5.5)+(7.2+2.8);24×25×4简算算式是24×(25×4);15.2-3.6-2.4=15.2-(3.6+2.4);189÷2÷5=189÷(2×5);2.5×4.4+2.5×5.6就应合成2.5×(4.4+5.6)等,不胜枚举。“变”适用于简算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例如算式63×111+93×999,硬算比较麻烦,若能看出其中蕴含的数字特点,将63×111变换成7×9×111再进一步变换成7×999,原来的算式就可以写成63×111+93×999=7×999+93×999=(93+7)×999=100×999=99900,这样从头至尾只需口算就能较快得出结果。经常不断地要求和检查,学生就可以增强简算的意识,对题中简算的因素找得全,看得深,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三、培养验算和检查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的结果。除了课堂这一主渠道,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验证,课后作业的改错,生活中对学生问题的处理,都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质疑,有时还辅之以激励措施,只要我们平时坚持不懈,学生的习惯一定可以养成。
针对特殊问题以及新知识的解答检验要求每人过关,并且过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巩固。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学生对应用题的检验是非常困难的,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计算题就是和数字、符号打交道。书写不认真往往给计算造成错误。因此,算式书写要整洁、清楚、规范。要想使小学生能尽快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键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比如在上课时,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整齐,书写做到一笔一画,哪怕是小小的“=”、竖式中的一条横线,都必须严谨、规范。在作业批改时给学生的批语也要认真书写,让学生看得懂并给孩子一个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会给学生作出榜样;优秀学生的作业经常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每个人的作业要交换检查,对学生有督促。经常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计算的错误率会大大下降,教师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大有益处,更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生活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使学生受益终生。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1.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是关键。 见到问题,应先仔细观察,弄清运算顺序,找出部分算式或某些数据的特点,从整体上对算式有一个全面、准确地把握,并会预见大体的计算进程。如:“300-300÷15”,学生往往一看就写得数“0”,说明学生仅凭第一印象盲目“凑0”,而忽略了运算顺序,发生这类错误的学生不一定不知道运算顺序,而是缺乏全面观察、仔细分析的良好审题习惯。此时,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
2.教育学生养成审题习惯。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计算时先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然后确定解题策略,并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题:一是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是审清运算顺序,看清题目中有哪几步运算,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是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符号和数据的特点,确定能不能简算。
二、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计算的习惯
小学数学中简便算法的技巧归纳起来就是“合、分、变”三方面。“分”的技巧适用于两个数。例如:12.5×88就要将88分成8×11或者80+8;455+398简算时需将398分成400-2;49÷35简便算法就是49÷7÷5等。“合”的技巧适用于三位数或三位以上的数。如算式4.5+7.2+5.5+2.8简算算式就是(4.5+5.5)+(7.2+2.8);24×25×4简算算式是24×(25×4);15.2-3.6-2.4=15.2-(3.6+2.4);189÷2÷5=189÷(2×5);2.5×4.4+2.5×5.6就应合成2.5×(4.4+5.6)等,不胜枚举。“变”适用于简算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例如算式63×111+93×999,硬算比较麻烦,若能看出其中蕴含的数字特点,将63×111变换成7×9×111再进一步变换成7×999,原来的算式就可以写成63×111+93×999=7×999+93×999=(93+7)×999=100×999=99900,这样从头至尾只需口算就能较快得出结果。经常不断地要求和检查,学生就可以增强简算的意识,对题中简算的因素找得全,看得深,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三、培养验算和检查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的结果。除了课堂这一主渠道,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验证,课后作业的改错,生活中对学生问题的处理,都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质疑,有时还辅之以激励措施,只要我们平时坚持不懈,学生的习惯一定可以养成。
针对特殊问题以及新知识的解答检验要求每人过关,并且过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巩固。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学生对应用题的检验是非常困难的,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计算题就是和数字、符号打交道。书写不认真往往给计算造成错误。因此,算式书写要整洁、清楚、规范。要想使小学生能尽快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键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比如在上课时,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整齐,书写做到一笔一画,哪怕是小小的“=”、竖式中的一条横线,都必须严谨、规范。在作业批改时给学生的批语也要认真书写,让学生看得懂并给孩子一个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会给学生作出榜样;优秀学生的作业经常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每个人的作业要交换检查,对学生有督促。经常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计算的错误率会大大下降,教师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大有益处,更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生活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使学生受益终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