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 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第一种方法:将购入的固定资产相关费用直接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项目,不再进行“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核算,用单独的备查登记簿单独记载保管。
第二种方法:首先将购入的相关固定资产费用统一依照“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依照统一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其次将固定资产原值全额作为本期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累计折旧”科目以及相关成本费用项目。
扩展资料:
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明确的是限额内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并没有明确企业不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核算,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对已经作为“固定资产”处理,按照国务院决定再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如果按照固定资产清理处理,从“固定资产”账户剔除,明显违反了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可比性”原则,影响财务报告使用人的财务分析和判断。
如果上述资产中途改变用途、对外处置,由于缺乏必要和相对应的会计分录,难以反映此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资产可以通过备查登记簿单独记载保管,但是就其保管的重要性程度而言,与账簿相比要明显低一些,如果单位财务人员更换频繁,遗忘、缺失难以避免。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分两步,步骤如下:
1、购入时的分录:
借:固定资产-原值(不含税购买价值)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时的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成本费用科目(除残值外的购买价值)
贷:累计折旧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残值=原值×残值率。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3、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5、工作量法: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 ÷ 规定的总工作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分两步,步骤如下:
1、购入时的分录:
借:固定资产-原值(不含税购买价值)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时的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成本费用科目(除残值外的购买价值)
贷:累计折旧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残值=原值×残值率。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3、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5、工作量法: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 ÷ 规定的总工作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分两步,步骤如下:
1、购入时的分录:内
借:固定资产-原值(不容含税购买价值)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时的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成本费用科目(除残值外的购买价值)
贷:累计折旧
扩展文件; 《固定资产会计资料大全》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