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无法大规模拍出像国外那样的科幻片大片?
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我们也对许多电视电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国内拍的电影越来越没办法满足我们观看电视的需求,许多人就去观看国外的电影,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电影有一个弊端,为什么中国没有办法大规模拍出像国外那样的科幻大片?
第一,一部好的电影的制作应该放在电影的本身,编剧或者是导演的身上,这样才能够让一部剧看起来更生动,我们国家现在是演员大于导演大于编剧,所以,一些电视剧电影制作剧情的不精良,只拿明星来博观众的眼球。
第二,我国科幻类型的电影非常少,所以,关于科幻类型的电影,我国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会非常的困难,这需要导演演员和后期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美国现在是一个拍科幻电影的大国,而且,他们国家的科幻电影体系比较完备,她们就可以大规模的拍出科幻的电影。
第三,就是我们国家对于科幻类型电影的需求不高,所以,科幻类型的电影没有危机感,有要求有期待才能够进步,因为我们的观众一直沉迷于对小鲜肉的喜欢,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明星拍的电影,不管剧情多不好,都会看下去,这也间接的降低了导演或者编剧对于剧情的制作,所以,我们看到的电影就没有让我们惊艳的感觉。
现在我们国家的电影制作正在一步步向前发展,希望我国的电影制作能够越来越好。
2020-06-01 广告
中国内地电影的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影院观看电影,拿出钱包贡献票房。国产电影如雨后春笋一般,同时优秀的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多。而好莱坞电影也越来越重视内地的票房,外国电影中出现诸多中国元素,甚至是中国演员加盟已成常态。
那为什么在拥有如此大市场的情况下,内地仍然没有大规模的拍出像国外那样的科幻大片呢?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技术问题
在科幻电影领域,除了剧情,影片中的电影特效和画面逼真程度,是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从电影进入CG时代以来,3D电影逐渐成了电影届的主流,更不用说以描绘未来的科幻片了。而随着IMAX等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普及,观众对于视听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而内地电影由于此方面起步较晚,在后期技术方面,与在此领域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好莱坞电影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更成熟的市场和商业模式也使得好莱坞有着更专业的制作团队。
不过内地电影人也在不停的进行着尝试,今年贺岁档电影《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内地出品的科幻电影。其原著作者更是鼎鼎大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三体》正是其最知名的作品,这部电影值得期待。更是人不少人将它的上映称之为内地电影科幻元年。
有些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去雇佣国外的电影制作团队呢?这正是要说的第二个原因。
二、制作成本
内地电影毕竟还是以剧情片为主,无论是《战狼》、《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唐人街探案》、《西虹市首富》等喜剧电影,亦或是《我不是药神》等纯剧情片。都不是依靠特效,而更多的是靠流量明星和后续口碑吸引观众。而剧情片的制作成本与科幻大片的制作成本差距巨大。
2009年的《阿凡达》制作成本高达2.3亿美元,2018年《黑豹》成本2亿美元,《复仇者联盟3》成本2.5亿美元,即便是以“勤俭持家”闻名的温子仁,拍摄DC大作《海王》也用掉了1.6亿美元。而内地电影《战狼2》成本为1.5亿人民币,《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药神》等制作成本则不超过一亿人民币。
过于高昂的制作成本让内地电影制作公司望而却步,更不用说去启用国外的电影制作团队了。同时高昂的成本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强如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曾马失前蹄。2016年《圆梦巨人》票房失利,结果硬生生亏掉了近一亿美元,投资商们一片哀鸿。
即便内地有人拿出大把的资金支持电影拍摄,也总归需要回报,而由于国内外电影的盈利模式并不完全相同,也就有了第三个原因。
三、票房收入
为什么说国内外电影的票房收入有所差异呢?难道不都是依靠票房分账获取利润么?是的,电影最终收益是要凭借票房收入。但内地电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映途径更加的闭塞,仅仅是依靠我们中国市场,更像是自产自销。即便少数能够在国外院线上映,票房收入也很不理想,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过亿美金的票房,已经是华语片在海外极其优秀的成绩了。
反观好莱坞电影,有着更为广泛的受众,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上映,并且票房可观,即便不如在自己国内的分账比例高,最终收入仍旧十分的可观。而内地电影自然也拿不出更高的制作成本投入到电影特效方面,更是无法大规模的拍出对画面要求更高的科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