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成就是什么
成就:
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3、孔子创建了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4、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扩展资料:
孔子思想对现世的影响
1、儒教文明,具有"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爱心。由于人类有了这种爱心,并依此为一切观念,行为的基点核心,推广辐射出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国家之间都能遵循此普遍原理,国际社会就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 孔子作为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人们心中有了推己及彼的爱的观念,激发人们对于本民族的内在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整个民族有了向心力,从而将社会中的所有人员维系起来,维持社会的平稳、安定还有和谐。
3、孔子的思想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是一种内敛的发展方式。醒我们内心深层的触动。儒家讲究天人和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当说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有所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1、创立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孔子的言论经门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倡导"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2、修订六经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3、教书育人
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七十二贤士”,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4、倡导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5、编纂《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推荐于2018-05-18
4、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局限性:但是,孔子轻视实际生产劳动,鼓吹求学为做官。影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
教育上:⑴、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⑷、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4、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局限性:但是,孔子轻视实际生产劳动,鼓吹求学为做官。影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倡仁爱,人人相爱互帮互助,人间太平和谐,人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人人同其美好便是世界大同,孔子构建的世界大同的理想是最崇高最现实人类自然在行的,它是人类文明的方向。
孔子告诉人们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君子共利,小人己利,他要人们“近君子远小人”,君子让人间好,小人让人间乱。
孔子著春秋,春秋笔法为后世文人树立著书作文典范。
孔子教出来的学生在那时的中国最有用,说明孔子在当时最善于教书育人。孔子教出来的学生记录孔子的言行成《论语》说明孔子智慧高,他教出的学生里有不少人有高的智慧。
总之,孔子树立做人的式样,孔子构建了社会理想,孔子构建人生理想。孔子是人类思想的启蒙者,孔子言明人间许多大道理。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