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岩溶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2008.6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十年成长历程的总结与回顾,包括:历史的回顾、岩溶动力学理论概述、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岩溶动力学重点研究的重要成果及经济社会公益服务、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与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2)公元8世纪以来贵州荔波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记录研究。通过中国贵州荔波龙泉洞Ll及L2两根石笋19件ICPMS230Th测年和459件氧稳定同位素分析,L1时限范围为918~1910a A.D.,L2为724~1888a A.D.,平均分辨率分别为6.6a和3.6a。两根石笋δ180记录取得了平行一致的结果,可分为3个气候期,即:中世纪冷期(公元8世纪~995a A.D.),中世纪暖期(995~1340a A.D.),小冰期(1340~1880a A.D.)。
(3)人类活动与典型岩溶含水层的监测研究。为了解农村地区的岩溶含水层的水质变化,选择融安官村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岩溶水的水质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地下河的硝酸盐浓度规律性地在每年春季(开播施肥)出现高峰,夏季高峰逐渐消失。初步估算地下河氮的总输入量为66.61吨,总输出量为21.24吨。与20世纪70年代对比,地下河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浓度有了显著的升高。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24-09-1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