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卓别林和永远的《摩登时代》?
2019-04-13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拍摄于1932年的影片《摩登时代》,在1936年才得以与世人见面。它是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最伟大和最著名的影片,也是世界电影经典宝库中的喜剧圣经。据有关媒体的调查显示,这部影片不仅是有史以来欣赏人数和次数最多的电影,显然也受到了来自不同民族、肤色和国家的最广泛的观众的喜爱,而且至今也再没有任何一部同类影片能够拥有超越本片的价值。
影片《摩登时代》描写了身处在工业时代中的穷困工人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处境除了无情的贫困,就只剩下绝望地去承受这种贫困了。至于卓别林饰演的查理在片中以各种形象出现的情景(如组装生产线工人、码头工人、更夫和酒店服务生等等),以及那种哪里有活儿干、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的小人物式的人生悲剧,则完全是对于所谓的“美国梦”为大众提供了无限机会的论调的一种最为贴切的嘲弄与讽刺。
在这部不朽的杰作中,导演卓别林试图通过场景的不断切换(比如查理一会儿做苦工,一会儿又被关进牢房),向当时深受剥削与压迫的工人们暗示着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时期最为残酷无情的一面,同时也揭露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个利欲熏心的社会里,一切都体现为一种缺乏理性的疯狂(比如查理竟然因为手里拿着一个施工现场的小红旗,就被警察当成了共产党人士逮捕起来)。那种时不时出现的组装生产线上的劳动场面也带有一定的寓意。那就是在一刻不停的沉重工作中,正常的人也变成了机器人,变成了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一个不断被剥削甚至是自我剥削的零部件。
与此同时,统治阶层的遥控统治也在通过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使这个世界变成了一片人吃人的丛林。对于像查理和流浪女这样的穷苦百姓来说,他们只能为了生存而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地挣扎,并自我麻痹般地拥有一份盲目的乐观。尽管在他们看来,能够拥有一间带白色木板篱笆的小屋、有个勤快的小妇人和干净的窗帘,就算是有了一个温馨的家,但这一切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现实中,却只能作为一个遥远的理想而在梦境中出现。
《摩登时代》这部影片是电影大师卓别林对资本主义本质所作出的最深刻的揭露和最尖锐的挖苦,同时也是卓别林在喜剧方面最有创造性的一部经典之作。据说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典型场景与福特汽车公司首创的“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极为相似,以至于影片在推出后遭到了来自福特所指使的某些美国议员们的大加非难。他们甚至为此提出了一种近乎于荒谬的主张,那就是认为这部《摩登时代》对美国的工业文明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破坏作用,应该立刻被禁止播放。
(佚名)
-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