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上台后就清算了和珅这个大贪官,当时和珅是抄家身死,而纪晓岚因为修撰《四库全书》对大清有很大的功劳,所以纪晓岚后来做到了官居一品,寿终正寝。
纪晓岚是清朝有名的学士,他与和珅不同,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大清朝最有名的典籍便是《四库全书》,而纪晓岚便是《四库全书》的总修撰之人,所以纪晓岚之才在大清朝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在历朝历代但凡做到了第一无二那便是独一份的恩宠,在乾隆朝时期,纪晓岚这官运便顺风顺水。
都知道乾隆帝是一位文人帝王,一生喜欢写诗和对对子,但是文采不佳,不过胜于数量繁多。纪晓岚这么一位大才的文臣自然得到了乾隆帝的欢心,所以乾隆朝时期纪晓岚可以说是除了和珅之外让乾隆帝最为欣赏的一位文臣。当然这个欣赏纯粹是艺术诗歌上面的欣赏,不掺杂国家政事上面,也正是因此纪晓岚才让乾隆帝非常放心,于是纪晓岚便成为了乾隆帝生活离不开的文臣。
虽然嘉庆帝继位后并不像他父亲那般喜爱文学,但是纪晓岚当时正在修撰《四库全书》,这个典籍在清朝有最大的意义,所以嘉庆帝对于纪晓岚这样有才能的文臣也是非常欣赏与重用,当然也仅限于文学方面,不过对于纪晓岚来说都一样,被帝王重用总是好事,不管成为权臣还是文臣,只要能做到大清朝的一品大员便是人生赢家,所以纪晓岚一生也不参与国家政事,他就修修书籍,也因此他才能做到荣耀的一品大员。
嘉庆上位后立马赐死和珅,和他相爱相杀的纪晓岚,结局是怎样的呢?
林徽因临终前执意要见张幼仪,是因为她后悔了,她想要跟张幼仪当面道歉。可能就是那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
张幼仪是徐志摩因媒妁之命娶的发妻,长子徐积锴(阿欢)出生后不久,徐志摩就匆匆踏上了前往英国留学的甲板。于徐志摩而言,张幼仪只是一个“乡下土包子”,娶她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已,所以当他在剑桥遇到才貌双全的林徽因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向妻子提出了离婚。
林徽因和张幼仪虽是情敌的关系,但直到林徽因临终前,二人都不曾单独见过面。病重之时,林徽因执意要见张幼仪一面,张幼仪在收到林徽因的邀请时曾说:“我不晓得她想看我什么,也许是看我长得丑又不会笑……”半是嘲讽半是疑惑的语气,透露着她心里始终不曾放下的芥蒂。
但她还是去了,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如约前往。见面后,林徽因刚开始只是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后来像是下了很大决心般说了18个字::“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我不后悔。”
于林徽因来说,对张幼仪的伤害是她一生无法释怀的愧疚,见面也许是想当面表达自己内心的歉意。另外据张幼仪回忆,当时林徽因也非常想见见她的儿子阿欢,因为阿欢和徐志摩很像。或许徐志摩的早逝,于她也是一份无关风月的遗憾。斯人已逝,恐怕真的到最后的关头才能醒悟吧。
说起纪昀,纪晓岚这个人也是立马让人想到《铁齿铜牙》系列,但是历史上的他却不是一个真真正的大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个御用编辑、御用文人罢了。而且这货还是个泰迪精。
一些人呐,通过影视剧和民间传闻就认为纪晓岚和和珅是老冤家,恩怨情仇颇多。但是历史上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儿,他们俩年龄相差也很大,和珅有些时候因为年轻做事情气盛,老奸巨猾的纪晓岚还时不时的刻意地提醒他。哪怕是两个人对事情上有不同的意见,也都有非常默契的配合。也可以这么说,在工作当中和珅都是对纪晓岚给予最大的关照。在人际关系相处上,更多是纪晓岚对和珅帮助最大。纪晓岚这个人什么都不好,就有一条好,非常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的文学功底是无人可比,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政治、治国、理财不如和珅九牛一毛。自己作为一个高级编辑,也就是皇上身边的一个御用文人罢了。所以纪晓岚和和珅之间不会有太多的金钱上的利益冲突。如果他真的和和珅相爱相杀争斗得不可开交,那么弘历根本容忍不了他俩。不过纪晓岚是个大烟枪,这是真的。有次,乾隆急诏,纪晓岚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乾隆。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晓岚忍着痛,希望乾隆快点结束,直到裤脚冒出烟来,乾隆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晓岚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
纪晓岚的结局是活得非常好。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上面说了纪晓岚没有同和珅相爱相杀过。而且嘉庆听刘墉的建议,感觉处死和珅以后惊动的官员太多。所以就息事宁人,只处理和珅一人。所以其余官员也都没有被牵扯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