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分类可以有几种

 我来答
顺心还婉顺的君子兰5882
2022-06-26 · TA获得超过555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6万
展开全部
(一)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 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情感唤起——定向激趣阶段,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阶段,情感外化——创造阶段.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即感知体验理解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④
实现条件:参与—体验模式的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的.
  ⑤评价:第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参与
(歌唱、演奏乐器、律动、表演、创造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与能力.第三,参与—体验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培养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该模式也有利于课内外结合,把音乐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第五,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很受学生的欢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审美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① 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 “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身心协调成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包括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几个步骤.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体验阶段,可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总结转化阶段中,教师要作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情感体验感受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④
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 “激发者”和
“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并把音乐器材、教具、教学环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
  ⑤
评价:这种在情境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由感受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把认识与情感统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情感因素,与单纯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为模式
  是以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行为—辅助教学模式等.
  1.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使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技能学习着重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学习理论是技能学习的基本的理论基础,诸如动机理论、强化和反馈原则、主动练习原则、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原则、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原则、学习迁移原则等,都是技能学习应该遵循的.
  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演技能.
  ③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定向阶段,以教师对技能的示范为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参与性练习阶段中,由教师指导,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进,形成正确的技能行为反应.自主练习阶段发生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或操作要领后,学生加大练习活动量,进行自主练习.迁移阶段是对模仿的进一步深化,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作与操作要领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或创造性的活动中,即形成了某种音乐能力.
  ④
实现条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教师对教学的控制量相对较少.
  ⑤
评价:学生执行活动量大,主体作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定向、技能示范、正误辨析、总结等教学环节上,只能起示范、指导、组织的作用.
  2.行为—辅助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行为—辅助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技能学习中,设计和使用一些教学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种途径理解、掌握音乐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加快技能掌握进程.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心理学和学习理论.
  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对人的多种感官提供刺激,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发挥作用,使学生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感知与体验,接受正确的知识技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学习音乐的兴趣.
  ③
操作程序:定向——辅助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应用.定向阶段是设计选择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的阶段.在辅助练习阶段里,学生借助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学习.在自主性练习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大练习活动量,让学生自主练习.迁移阶段即最后阶段,是迁移应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阶段.
  ④
实现条件: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是必备的教学条件.教师要设计选择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学生也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⑤
评价:行为—辅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减少行为技能的学习难度,有效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运用中介物调整自己学习方法、步骤、进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认知模式
  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传递—接受模式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
“五段教学”,后经过苏联学者奥凯洛夫等人的改造传入我国,我国教育界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此模式注重教学的教育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②
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③
操作程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最后检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④
实现条件:其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师直接控制着教学过程,并按照学生认识活动规律来进行教学,教师支配整个教学进度,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
  ⑤
评价: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成为我国的基本教学模式,是由于它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为迅速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第二,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科课程的书本知识教学,适用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课程教学.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多年来受到各方面的批评.然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指出的那样,接受学习不一定都是机械被动的,关键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是否具有潜在的语言材料,能否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
“固定”或 “类属”新知识.如果能实现上述两点,则这种模式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就无法否定.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又称引导—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
“五步教学法”,即情境——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步骤.
  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音乐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③
操作程序:导入——探究——归纳——运用.教师导入阶段就是要将学生从旧知引向新知,诱发学生思维,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对问题研究的兴趣的阶段.在探究阶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概括法则,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归纳阶段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旧知与新知重新组合、归纳,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运用阶段是学生通过练习,反馈强化,进行知识迁移或巩固的阶段.
  ④
实现条件:师生处于协作的关系,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也能展开积极能动的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⑤
评价:其优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但这种模式也有局限性,它需要学生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教与学难度较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累.
  3.自学—指导教学模
  ①
理论基础: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又称学导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② 教学目标:以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实现以
“讲”为主向以 “导”为主的转变.
  ③
操作程序:定向——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评价、小结,教师的指导贯穿在每个环节中.定向阶段,指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揭示自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的阶段.在自学阶段学生要自学教学内容,在自学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讨论交流阶段中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启发指导阶段是教师解疑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里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解答,也可师生共同解疑.评价、小结阶段旨在总结提高,给予学生建设性的评价.
  ④
实现条件: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以 “学”为主,“导”为主线,也就是教师是
“指导者”、“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学,积极指导学生自学.第二,教师要设计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备的参考书、学习辅助工具,并有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⑤
评价: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解决集体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采用这一模式,教师虽然少讲了,只起点拨、解疑的作用,但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却更高了.教师不仅要精通教材,对教学程序有周密的构思,而且在实施中应善于组织,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几点,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
  4.探索—创造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探索—创造教学模式是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新要素主义理论和创造思维理论.
  ②
教学目标: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感受、创造美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③
操作程序:准备——分析探索——创造解决——迁移.在准备阶段,一般由教师设问或学生自问,提出问题把握特点.分析探索阶段是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重点、关键,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顺序.创造解决阶段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充分运用创造性想象,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尽可能提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观点,并用聚合性思维加以综合集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迁移阶段是总结、运用、提高的阶段.
  ④
实现条件: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索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其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作为探索的主体,要有强烈的探索意识,灵活的变通方法和超前的学习感.
  ⑤
评价:首先,探索—创造教学模式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了由创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其次,该模式也能促使学生对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表现手段给予主动的注意,对音乐的各要素加深认识和体会,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创作的基本手法,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再次,探索——创造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以及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