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6-21 · TA获得超过519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6万
展开全部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

   数学应用题教学一

   一、通过审题找准数量关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审清题意,就无法找准数量关系,会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疑问、错误或答非所问等情况。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为此,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逐字逐句默读题干,同时最好用笔画出题干中的主要信息。二是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已知解题条件,找准题中的数量关系。三是提醒学生看清题干中的问题,弄清题目要“求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二、在做题中培养逻辑思维关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运算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而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指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二是通过应用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应用题的练习,只要求学生说出解答这些应用题的思路,暂不要求具体的求解运算,以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辅助解题手段的巧妙运用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有些应用题的题干较为复杂、较难理解。针对这类应用题,可通过辅助解题手段解答。

  例3:小明和小刚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小明每小时走15千米,小刚每小时走13千米。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人在距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问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两人在距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小明速度较快,小刚速度较慢,小明过了中点3千米,小刚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小明比小刚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

  这道应用题比较复杂,单从语言上理解较难找准数量关系,更谈不上解题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辅助手段来解题。例如这道应用题很适合采用画图法解决。这样,题意一目了然,问题迎刃而解。画图法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快速解题。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教授一些辅助解题的方法。例如画图法、“数形结合”法和做辅助线法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解题,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

   数学应用题教学二

   一、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低年级简单应用题多以半图半文类型为主,是由图到文过渡的承接点,培养学生此类型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就是看说结合。

  “看”就是引导学生对应用题的题目进行准确、全面的观察,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在观察中要注意两点:首先,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常常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所以教师让学生读图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对观察的方向要指向清晰,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价值的信息上,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观察图片的时候要与文字结合起来,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往往过于看图而忽视了文字的内容,这也是半图半文应用题常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确保理解图中所给出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就是引导学生口述应用题,大声的读题,整体把握题意,在图文结合型的简单应用题中观察并口述是审题的关键,通过读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好准备。这里需要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1.转化视角,指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看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很多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我们要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不应仅限于书本,还要从学生的周围现实中收集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也更能接近学生的思维现实,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问题,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应用题教学三

   做好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简单应用题教学,其实从教10以内的加减法就已经开始。学生在入学之初,对汉字还不认识,因此不会出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对于“应用题”、“已知条件”及“问题”也难以理解,主要是与加减法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每一种运算的意义进行理解,即通过具体事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运算的意义与应用,并将直观的动作及语言有意识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

  此外,在解答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分析数量关系作为教学重点,不能交给学生一些死办法及解法公式,不然,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套的习惯。为了给学生打好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让学生逐步能把应用题里的生活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可适当做一些文字题的练习。如:把5和3合并起来是多少?3个4是多少?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借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或图片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来叙述应用题,使学生认识到教师演示及叙述的事物都是常常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也让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与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阶段,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会动手操作,可根据教师的引导复述题里告诉了什么,问的.是什么,然后对算法加以选择,写出算式,口述答案即可。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逐步向半文半图的应用题过渡,可训练学生看着题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题里说了什么?先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问的是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的帮助对应用题进行复述。在此基础上,再出现完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已知条件”、“问题”及“应用题”等术语了。之后再教学生如何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及解题步骤与方法。让学生对解答简单应用题的步骤进行了解非常重要。在教学之初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有步骤地分析及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

   把例题具体化,简单化。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直接把教材中的例题照搬在黑板上教学,或者干脆不动,直接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因为教材中的例题,几乎都不是思考直接“答案”摆在你面前了,最多让你算出结果,写出答案而已。这样,往往就出现“不劳而获”、一教就会、一做就错等现象,学得不牢固,不扎实。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讲应用题例题时,应该从练习中找出类似的题来做为例题教学,或者是自编的题做为例题教学。

  然后,把例题转化为具体化、简单化,如教学相应时,叫两位学生上来表演,两个人面对面,从规定地点(甲乙)同时向同一个地点向对走来,直到相遇,并强调“同时”、“相遇”等关键术语。由于两人在相同的时间里,速度不同,所以各自所走的路程不同。利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接着提出问题:“甲乙间的距离(路程)有多少千米?”这样,学生很明显地知道,甲乙的路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甲所走的路程,另一部分是乙所走的路,这样,就把比较抽象复杂的应用题转化为具体化、简单化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同时达到了教学目的,使教学最优化。

  把握应用题中的关键术语词,如:“比、是、占、相当于,增长、减少、单位、几分之几”等,还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先出示一道分数应用题,让学生练习,然后,把“几分之几”变成“百分之几”让学生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

  (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同点(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都是分数)反而推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于是,在此基础上再把“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在分析过程中突出了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确定谁和谁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化成百分数。这样,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就知识,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好处。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