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模型及其修改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由于建立模型及选用模型与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情况及岩石物理性质了解程度有关,在工作初期建立的模型不完全确切,有待在工作中根据所获得的新资料不断加以完善。为此,称第一次建立的模型为初始模型或先验模型。

根据我们的经验,建立初始模型集合的最好的方案是:收集工作地区、相邻地区及地质情况类似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这些资料,弄清地质规律,提出不同找矿阶段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及相应的要了解的地质体。在此基础上,根据岩石的物性资料,提出几个不同的初始模型集合方案,对每个方案,通过理论计算、模型试验或经验,提出使用该方案可能得到的异常模式(异常类型及空间分布特点),然后去现场作小面积或剖面观测,进行方法试验,决定采用何种方案为佳。

在许多情况下,方法试验是在已知区作的。研究对象,有时是矿区,有时是矿床,有时则是矿体,视找矿工作阶段而定。

用已知区的规律指导找深部隐伏矿成功的例子很多,但也常常碰到问题。应特别指出的是:初始模型只能用于设计方法,在解释异常时,则不能原封不动地使用。这时,应该根据得到的物理场的特点,对异常进行分类,每类异常中选出少数典型代表,用工程验证,了解深部地质情况及测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参数,据此修改初始模型。对异常分类时,要充分考虑异常分布地区的地质情况,地球化学资料及已有的岩石物性参数。

例如前面提到的个旧锡矿区,根据电测深的结果,找到了一个大型隐伏的锡矿床,但也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有的地段,钻孔在预计打到花岗岩的深度,打到了泥质灰岩或变辉绿岩,继续钻进,仍未见花岗岩;第二,有的地段花岗岩的顶面埋深比预计的大多了。通过研究,发现泥质灰岩和变辉绿岩的电阻率平均值小于500Ω·m,比花岗岩的还低,而有的地段花岗岩上界面推断过浅的原因是测点附近旁侧低电阻体对测深曲线的影响。因此,初始模型(上为高阻、下为低阻的两层地电模型)在有泥质灰岩和变辉绿岩分布的地段,应修改为中间为低阻薄层的三层地电模型;在有旁侧低电阻体影响的测点,还要在水平地电层面的模型上加一个垂直的电性分界面。后来,这个地区又用航空磁法和地面重力法圈定隐伏花岗岩的分布范围,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与找矿有关的地质问题[4]。这个隐伏岩体上的综合异常模式,对别处找类似锡矿的工作,起了指导作用。

因此,在找矿工作过程中,随着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不断增加,要不断修改模型,并用新的模型去指导下一步的工作。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找矿工作结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