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面γ测量工作方法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大多数地面γ测量都和地质调查紧密配合或同步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找矿效果,又有利于对找到的放射性异常及时处理。
(一)测网布置和路线γ测量
利用地面γ测量进行放射性矿产普查,根据要求找矿的详细程度,大致分为概查、普查和详查。比例尺是测量详细程度的标志(表5-4-1)。
表5-4-1 地面γ测量比例尺的点线距
1)概查。比例尺一般为1∶10万到1∶5万,或者只做几条剖面。主要任务是研究工作区区域岩性的放射性特征,找出有利含矿层位、构造的分布情况,大致圈定找矿远景地区。
2)普查。比例尺一般为1∶2.5万到1∶1万。以概查为基础,主要任务是寻找γ异常点、异常带并探查其分布规律、成矿条件和矿化特征。
3)详查。比例尺主要为1∶5000到1∶1000。一般是在成矿的远景区或矿区的外围进行详查。主要任务是对具有成矿可能的异常点、异常带进行追索,查明异常的特征、规模、赋存的地质条件、矿化特征,为揭露评价提供依据。
这里讲的地面γ测量,主要是步行γ测量,使用γ辐射仪或轻便γ能谱仪。进行路线γ测量时,必须将探测器靠近地面连续听测,路线成“S”形前进,以便扩大测量范围,提高找矿效果。定点进行记录。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定点记录时,探测器高度保持一致,并选在平坦地区,标在地形图上。如读数升高,要及时加密测点,进行追索,详细记录。
(二)铀、钍、钾含量测量与计算
应把γ能谱仪、积分谱仪和γ辐射仪的测量结果,换算成统一的以当量平衡铀为单位(eU,g/t)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和照射量率(C/kg·s)。对各类测量仪器有大致相同的换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4道γ能谱仪的标定和含量计算
与航空γ能谱测量相似,根据铀、钍、钾放出的γ射线能量特征,选择下列四个能量测量道和道宽。
钾道:1.35~1.55 MeV;
铀道:1.65~1.95 MeV;
钍道:2.5~2.7 MeV;
总道:0.3~3.0 MeV。
总道给出的是照射量率(C/kg·s)。根据其余三道测量结果,可列出以下联立方程: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N1、N2、N3分别为钾、铀、钍三个能量道测得的岩(矿)石γ射线(扣除本底后的)计数率;CK、CU、CTh为测点岩(矿)石中钾、铀、钍的含量;ai、bi、ci(i=1,2,3)为钾、铀、钍的换算系数,表示为具有γ射线饱和层厚度的标准模型上,钾、铀、钍道测得的单位含量的计数率。
由于,钾(E=1.46 MeV)、铀(1.76 MeV)道γ射线不影响钍道,钾道也不影响铀道,因此(5-4-1)式中a2=a3=b3=0。所以,由(5-4-1)式解得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给出换算系数a1、b1、b2、c1、c2和c3确定值,即可计算测量地区岩(矿)石中铀、钍、钾含量。测定换算系数是一项重要工作。换算系数测定可以用标准模型法,为此国家建立了标准模型站(见附录一)。地面γ能谱仪标定测量,使用第Ⅰ类模型。分别在铀、钍、钾标准模型上进行。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依照(5-3-4)式计算各地面γ能谱测量的换算系数:a1、b1、c1;b2、c2和c3。
2.γ辐射仪的标定
γ辐射仪和4道γ能谱仪的总道一样,都是测量γ射线总计数率。应把γ辐射仪测得的计数率换算成统一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单位(或当量平衡铀含量10-6eU;g/t),或照射量率(C/kg·s)。求出仪器灵敏度,即单位核素含量(1Uγ)引起的计数率(cps/1Uγ)或者照射量率[cps/(C·kg-1·s-1)]。
(1)标准模型标定
需要在本底模型(CP-B)和铀标准模型(CP-U)上同时测量。首先在本底模型上测得的本底计数率为NB,和仪器灵敏度k(cps/1Uγ)之间的关系为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B为来自本底模型周围大地、大气和宇宙射线辐射;wB(K)、wB(U)和wB(Th)为本底模型中钾、铀和钍的含量;aK为钾的铀当量含量(即与1%钾的总计数率相当的平衡铀含量);bTh为钍的当量铀含量(即与1g/t钍的总计数率相当的平衡铀含量)。aK与bTh数值与探测器大小以及仪器甄别阈有关(如表5-4-2);但变化范围不大。
同样条件,在铀标准模型上测得计数率NU。这里假定本底模型与铀模型基质完全相同,仅铀含量不同。因此,同样可写成下列关系式:
表5-4-2 aK、bTh与探测器、甄别阈关系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使(5-4-3)与(5-4-4)式相减,得仪器灵敏度为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2)用点状镭源标定
利用密封的点状固体镭源,根据镭源常数(A),调节镭源和探测器之间的距离(R);由I=A/R2公式,计算不同距离处的照射量率I(C/kg·s),求仪器计数率(cpm)与照射量率(C/kg·s)之间的关系曲线,称标定曲线。如标定曲线呈线性关系时,则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nB为仪器自然本底计数率;n为测点的计数率;kC为仪器的换算系数(C/kg·s)。
(三)工作前的仪器准备工作
开始野外工作之前,重要的准备工作是仪器的性能测试,本底测量。性能测试,主要是检查仪器工作稳定性,受湿度、温度影响情况;连续工作,稳定性测试产生的读数变化,不得超过规范允许的标准误差。每天工作之前和工作之后都要固定工作源位置记录仪器的照射量率。如果相对于每次测量的平均值,其变化偏差不超过±10%,说明仪器工作正常,测量结果质量可靠。
当用多台仪器同时进行野外γ测量,需要注意仪器的一致性。工作经验证明,虽然每台仪器都已经过严格的标定,但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用至少30次测结果的平均值)并不完全一致。通过两台仪平行测量,保持几何条件相同,取平均值进行对比,或用t检验法进行检验。如果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认为是合格的。
仪器的本底测定是每台仪器都要做的工作;而且在仪器大修之后或到新的测量地区需要重新测量。
仪器本底或称仪器自然本底IB是由宇宙射线I宇,及仪器探测器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或由于仪器噪声等引起的总计数率I仪组成。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测量仪器自然本底常用有两种方法。
1.水面测量方法
这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要求水域附近没有岩壁,水域范围10m以上,水深超过1m。测量时仪器探测器放在水域中央,在水面附近,做高精度测量。
2.铅屏法
在缺少上述水面地区,可以使用铅屏法。
取一个板状铅屏或杯状铅屏,放在地上。将仪器的探测器放在铅屏之上或环中,保持探测器相对位置不变,分别测量带铅屏时的计数率和不带铅屏时的计数率,于是分别得到: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I无和I屏为不带铅屏和带铅屏时的计数率;I岩为本地岩石的计数率;IB为仪器自然本底;a=e-μd为本地岩石γ射线对铅屏的透过系数,μ为铅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d为铅屏厚度。
由(5-4-7)式解得自然本底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a=(I屏-IB)/(I无-IB)。如有一台仪器本底是已知的,可以求出其他仪器的本底计数率。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