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是找男朋友还是找女朋友,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条件,
这个是天经地义的事,
俗话说得好人无规矩不成方圆,
做人这样,做事也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条件
依据“理想原则”的人,在找对象时遇到不符合心中理想标准的人就过,可能会一直错过很多其实挺合适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把自己的最佳择偶年龄错过了,结果到最后找的人还不如当初自己错过的,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或者有一天找到了认为符合自已理想标准的人,但结婚后生活一段时间才发现,这个人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个样子,于是大呼“你这个骗子”,然后在失望中离婚或勉强维持的情景我们也不会太陌生。因为理想的人并不存在,有人认为自己找到了,那最大的可能是自己的幻象在起作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完美对方,并不是真实的对方。只是对方身上有几个特点像心中的幻象,就以为他(她)就是自己想要找的那个完美的人,当婚后一起生活段时间看到真实对方时,失望已是必然。
而依据“现实原则”的人,因为找对象的标准是择优录取,往往都能在最佳结婚的年龄结婚。因为内心接受这个人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了,也是最适合我的了,所以,在遇到对方呈现出缺点时,会对自己说,这就是他(她),他(她)就是这样的,失望少,也更容易幸福。一份对印度两种婚姻产生模式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印度的“包办婚姻”是如何进行的,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包办婚姻”会在两年后比“自由恋爱”婚姻还要幸福了!
他们包办的方式,其实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包办,传统的中国的包办婚姻,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夫妻在拜完堂掀开红盖头之前是没有见过面的,这完全剥夺了个人意志的参与,只有父母的理性参与,没有个人的感性的参与,不幸福的当然多而印度的“包办”则不同,年轻人找对象时一般是父母先通过家族等人际关系帮助物色对象,父母见过后会帮助挑选四五个候选对象,年轻人的相亲就是在父母筛选出的候选对象里进行的他们要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这就是择优录取依据的是“现实原则”这其实也很像现在国内挺多地方农村年轻人找对象的方式。
一般在农历小年左右,在外打工的单身小伙子或姑娘回到了家里,这时离除夕也只有几天时间他们要在这几天时间里连续相亲,见上两三位或更多相亲对象。而这些相亲对象,则基本都是他们的父母家人在他们回来之前,就已经帮他们选择好的,用一句职场里的话来说,都是做过“背景调查”的,到了除夕夜前后,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决定选择哪位作为最线选择的对象,因为农村一般年后正月初几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礼了,这也叫定亲。至于时间,各地风俗不太一样,有的地方是正月初二,有的地方是正月初四或其他日子。
一般在几天后,女方到男方家回礼,见见男方家人,基本上这对年轻人的恋情就算是对外公开了,从此开始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农村叫作定好了。春节假期结束以后,各地务工人员又开始返回工厂,这对定了亲的年轻人会像其他人一样,返回打工的地方。有的则可能已经是两人一同外出打工了。来年春节,他们可能会提前回家,因为他们要结婚了,再过一年,一个宝宝出生了,我没有看到过有人对这种找对象模式的幸福情况做过调查,但我们知道,农村的离婚率很低,远远低于城市。
虽然找对象的方式不是决定离婚率的唯一因素,但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要做调查的话,结果可能会跟印度的包办婚姻很接近,他们最终的婚姻幸福指数整体高于城市里的自由恋爱。当然,不可否认,农村人选择的对象一般都是 知根知底的,这也为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种找对象的模式遵循的就是“现实原则”择优录取。其中既有理性的参与,又有感性的参与,通常父母先做的背景调查是代表理性部分,子女相亲时看有没有感觉,是感性的参与,除上在我伯身辺,绝大多数的人找寸象都是不自党地按个原则迸行的,比如同学之同成为夫妻的,很多就是在同学群体这样的一个有限的范国内择优录取,也像是一个孤岛。
同事之间淡恋爰的也是如此,在所有的单身异性同事之同,选择一个自己最满意的开始一些私下的接触,慢慢发展成恋人如果你一直是按照“理想原则”在找対象,而又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想要婚姻幸福,你也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理想原则”就像印度的父母子女“包办”婚姻一样,为自己包办一场婚姻,我把这称为“自我包办计划”简称乙计划,启动一个依据“现实原则”的择优录取式的恋爱计划。想要启动乙计划,你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为自己设置一个时间截止日期,到了这个日期,你不是就要结婚了,而是确定一个恋爱对象。这个恋爱对象是你在从现在到这个日期间能找到的最优选择,就像一些农村地区的年轻人要在除夕前后决定一个定亲的人样,叫作定好了。
然后跟这个人认真地恋爱,这并不是说选择的这个人就一定是会结婚的,如果发现实在不合适,还是可以分手的,然后再一次启动自己的乙计划。设置这个期限,你需要考虑到你的现实情况,如果你有时间经常相亲,时间可以短些,比如三五个月。如果你不能保证经常有时间相亲,时间就要长些,比如半年以上,重点是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见到足够多的人,这样你才能有择优录取的资格,这个时间范围,本质上是画出了一个择偶的人数范围。
把自己的孤岛呈现出来,然后在自己可以接触到的现实的孤岛上的人里择优录取一个,在执行乙计划时,你可以对相亲对象要求长相、要求学历、要求工作、要求房子、要求性格等,但与之对应的是你要去为你的要求积极去努力。努力扩大自己认识人的数量,基数越大,择优录取到的人可能会越优秀。像是国家招公务员,报考的人越多,找到最优秀的人的几率越大,或者说,你可以有无数条的择偶标准,但最后你选择的那个,是在所有相亲对象中综合条件最合适的那个、你最满意的那个,这个人就是最好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