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长安为什么会改名为西安?
长安这个称呼始于西汉,那时的长安城大概在现在西安城的西北方,形如北斗,所以又称“斗城”。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改长安为常安,东汉立国后迁都洛阳,长安便开始走向没落。此后直至三国西晋,长安早已丧失了昔日繁华。五胡乱华,西晋南迁,赵、前秦先后立都于此,直至北朝的西魏与北周。
不是贬低现在的西安,但是鼎盛时期的长安真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气包容。盛极一时,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折腰,多少人在那里气宇轩昂,又有多少人在那里失魂落魄。
孟郊写过: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的背景和孟郊的格局先不论,这种高兴的心情能用长安花做意向就足以说明长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长安正式改名西安府,西安名称,是封建没落阶级的“小中原文化”意识的产物。“小中原文化”是对“大中华文化”的矮化。唐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长安东移,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以“小中原文化”为核心,要“西安”和“西宁”的西部社会,而不要西部有一座象征国家历史意义的大都城,于是“长治久安”的长安,便被降格成西安了,成了与“西宁”同一意义的地方城市。这是唐之后至清的封建帝王们为了显示他们自己“小中原文化”的中心权位,有意而为之的结果。
西安市长安的转世再生,长安的辉煌随着唐末的毁城早已一去不返,虽然西安星罗棋布的汉唐遗迹,帝陵坟冢都保存着我们那个辉煌的时代的印记,长安静静的沉睡在历史长河之中,西安也应当有属于她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