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美男都是谁?
古代的十大美男有:潘安、宋玉、子都、宋文公、嵇康、卫玠、韩子高、兰陵王、慕容冲、独孤信。其实我认为李逵也很俊美,只不过不符合大众审美。
潘安古时四大美男之首,“貌比潘安,掷果盈车”等词语,但最重要的还是有才情,个人认为没有最帅,只是风格迥异,不同的风情。
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并没有因为其美貌而青云直上,其在官场上混得还是比较差的,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虽然靠写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过楚王,但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连提点建议都没被采纳。但他并没有从此自弃,而是投入到创作中去,也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骚体的基础上变化出一种新体裁----赋,虽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算是不辱没师门了。
其实男子美不美要看是哪一个朝代,如果是魏晋南北朝,应该是以阴柔为美的。男子要化妆,抹粉,脸要白,衣裳要宽松飘逸,要瘦不胜衣,要病态羸弱。
结合那个朝代的历史来看,文人墨客大多对国家绝望,放浪形骸,癫狂不羁。老百姓也不正经,天天在家研究谁好看。所以那个朝代出现了很多有记载的美男子。比如卫玠,因为长的好看,每天被粉丝围着,得了抑郁症死了。后来就有了看杀卫玠这个成语。
古代十大美男:潘安、宋玉、独孤信、韩子高、兰陵王、慕容冲、卫玠、嵇康、子都、宋文公。
1、潘安
做为十大美男中最著名的一个,潘安无疑是唯一的第一人选。他潘岳,是西晋时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2、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所以把他排在第二也是不会有争议的。《登徒子好色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
3、独孤信
独孤信,出生在一个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后来,独孤如愿被权臣尔朱荣收编。尔朱荣见小伙子精于骑射,一表人才,立马提拔为别将。人长得醒目就是好。这时候独孤如愿才二十来岁,在军中人称“独孤郎”,讲究修饰打扮,又喜欢耍帅,曾在阵前匹马挑战,力擒敌将。单挑本来就少,这一回还是帅哥出阵,又有历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呵呵,可惜没有录像。
古代十大美男:潘安、宋玉、 宋文公、子都、嵇康、卫玠、独孤信、 韩子高、兰陵王、慕容冲。
一、 潘安
潘安算是最知名的美男子,人们常用貌若潘安来形容一个人,就是对他外表最大的肯定。潘安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古传潘安“美姿仪”,寥寥三字,尽显风姿。人们对潘郎的喜爱溢于言表,掷果盈车便是其中一项。
二、卫玠
卫玠是比较倒霉的美男,这是因为他是被人看死的。卫阶有风度姿容,深受时人喜爱,但他体弱多病。当年他到南京时,人们听说他的到来,围的像是一堵墙,卫玠本就身体虚弱,受不了劳累,如此一来,便重病而死。
三、宋玉
宋玉是楚国文人,不仅容貌秀美,且善辞赋,为人所称颂。李商隐也曾写诗文感怀宋玉: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四、 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五、兰陵王
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哺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潘安、卫玠、子都、宋文公、宋玉、兰陵王、嵇康、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
潘安,即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安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潘安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喜欢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兰陵王名高长恭,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之孙。高长恭骁勇善战,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敌人,所以每每打仗都不得不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