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李善长早已告老还乡,为何还没逃过朱元璋的清算?

为何还没逃过朱元璋的清算?... 为何还没逃过朱元璋的清算? 展开
 我来答
菜虚鲲Scorpio
2019-10-19 · TA获得超过78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3.3万
展开全部

因为李善长就是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朱元璋会把已经76岁的在家养老的李善长抓出来慢慢清算,应该还是因为朱元璋想保住自己的江山不会落到别人的手里。但很明显朱元璋所做的是这些努力是过激的,毕竟这些重臣既可以推翻他的朱家江山,也可以帮他守住他的江山。

其实李善长会被朱元璋从老家抓出来清算是一件冤案,因为朱元璋当时列出的种种罪证都是无法细细追究的。就拿李善长知道胡惟庸派遣封绩前往元朝却不上奏这件事来说,他其实是被封绩入狱之后举报的。封绩当时在经过一番审讯后,就把李善长跟他有通信的事情给供了出来。但要是李善长真的隐瞒胡惟庸使元一事的话,李善长绝对活不到76岁高龄,因此这点罪证其实就是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李善长的罪证还有很多,比如监察御史也曾经弹劾过李善长,说他承受了朱元璋的隆恩还不知恩图报,帮着胡惟庸隐瞒他跟封绩来往通敌。这就能说明他大逆不道,居心叵测了。后来李善长家中的一个奴隶卢仲谦还告发了自己的主子,说他跟胡惟庸还有金钱上的往来。而且李善长也曾经找汤和借了300士兵说要修建自己的宅子,但是汤和是何等忠贞之人,他直接说李善长未得朱元璋的命令就私自借兵,存有谋反之心。

其实从这些罪状就可以看出,李善长犯的罪可不是一般般的罪,而是所有统治者都没法忍受的谋逆罪。但是这些罪证其实早就可以让朱元璋当场把李善长杀了,李善长根本就不可能得闲回家养老。由此看来这件事其实有猫腻,至这极有可能就是朱元璋为了杀李善长而捏造出来的七七八八凑起来的罪证。

要换了平常人,朱元璋直接用其他的罪就可以直接判他死刑了,根本用不着弄出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罪证。但是这个李善长不是一般的大臣,他的手里有免死丹书铁券,唯一能杀死他的只有谋逆罪这条罪名。而朱元璋就是为了杀死李善长,保住自己的朱姓江山,才费尽苦心搜集捏造那么多罪证,把76岁高龄在老家养老的李善长抓回来清算。

史论纵横
优质答主

2020-09-19 · 历史领域创作者
个人认证用户
史论纵横
采纳数:12 获赞数:375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记住这句话:“想了解历史,就从史书中学习;想了解历史的真相,就要从更多的史书中寻找。”

大明开国功勋“第一人”李善长肱股无二,位极人臣,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封韩国公,子孙世袭;赐丹书券,可免生死。洪武九年,朱元璋将其女临安公主嫁于李善长之子,结皇亲国戚,李善长人臣之位极亦。如此显赫,晚年却沦为“谋逆”囚徒,全家老少七十余口尽遭屠戮。堪称明代最大的政治冤案。

为何是“冤案”?且听纵横细细道来。

李善长的“罪证”

关于李善长的罪状,在《明太祖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1. 李善长知胡惟庸遣使(封绩)使元,匿不以奏;待有人揭发,抓了封绩入狱,审讯后交代了反叛罪状,同时说出同李善长有私信往来。

2. 监察御史弹劾李善长:始由小民,遇上龙兴(朱元璋),无甲胄功,得皇宠恩。然而不知恩图报,尸位素餐。杨宪谋反,置若罔闻;胡(维庸)陈(宁)不轨,又为谋主;今抓得封绩来往通敌,还有李善长手迹的书信,实乃大逆不道,昭然若揭。

3. 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同胡维庸有钱财贿赂、密信往来。

4. 李曾向汤和借300兵丁修建宅邸,汤和说“这不是上位的命令,太师你这是擅自动兵!”李善长起兵谋逆事败。

从罪状中可以判定,李善长犯的是不可饶恕的“谋逆”大罪,即使是76岁的高龄且归乡养老,都不能逃过朱元璋对叛逆者的痛恨!即使手中有朱元璋赐予的免死丹书铁券也无能为力。况且,铁券是点明不能免谋逆之罪的。

在《明史》中的记载,李善长所犯的确实是杀头的大罪。然而要是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疑点,甚至不合乎情理的判断。

经不起推敲的“罪证”

《明太祖实录》记载李善长的罪证是洪武二十三年五月,此时距离胡惟庸案已经过去10年之久。当初胡惟庸得李善长举荐被提升为太常少卿,后升任左丞相,而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维庸案爆发后,受牵连人数甚多时,举荐胡的李善长却未受任何波及;直至洪武十八年,李善长之弟李存义被揭发是胡维庸的党羽,且参与谋反,结果太祖却免其死罪押入狱中,李善长却没有上表谢恩;五年后(1390年)李存义揭发李善长知道胡惟庸谋反一事而密不告发。至此,李善长坐实谋反意图,而向汤和“借兵”就是“谋逆之举”。

疑点一:

封绩勾结蒙元,在胡维庸案时就已落定,而此时就能知晓李善长是否不轨,按照朱元璋杀伐果断的性格,李善长是万万不能逃脱罪责的。且此时李已经下野归养,并无朝权牵制,朱元璋完全可以一并定罪。按照朱元璋对胡案的态度,只要有谋逆嫌疑、甚至党羽都是立马杀头的,效率不可谓不高。但李善长却平安度过了此次风波,说明当时并没有将李牵连进去。更确切的说,朱元璋还没有对李痛下杀心。

疑点二:

御史弹劾李善长的罪状并不是以证据为依据的“定罪书”,而更多的是对其道德层面的贬低和意识层面的揣测,并不具有能扳倒柱国大臣的力量。此罪若是成立,最多定性为藐视皇威,辜负圣恩。杀头不至于,最多是剥位削俸,贬为平民。

疑点三:

说李善长假借修缮府邸向汤和借兵,实乃谋逆之行,且被汤和拒绝并秘而告发。

然而据《太祖实录辩证》中记载:李善长妻朱氏交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月,李善长向汤和借兵卒三百,汤和道:“上位的军,不是我的军,如何敢借?”于是酒后散去。李后来说:“上位气数大,即使借我兵,也没有兵械……”

虽然供词与罪证相符,但时间对不上呀。此事发生于洪武十二年,然而说“谋逆事败”的时间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借兵一事刚过一年便爆发胡维庸案,牵涉甚广;五年后弟弟李存义被牵连,被朱元璋免死关押;按照李善长敏锐的政治嗅觉,外加之前的急流勇退,可以看出李善长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还是很清晰明了的,不会冒“借兵”的风险让自己引火上身。

疑点四:

如若李善长真和胡惟庸有秘密书信往来,那在胡案爆发后,李应该第一时间进行销毁罪证,即使在十年后才开始清算自己,那也是人证物证不全,不能定罪。但李善长的谋反嫌疑都是建立在人证的证词上。或许在五年时间里,身处牢狱的李存义已经和朝廷达成“合谋”而最终定李善长的罪也不无可能。

总结:

从《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辩证》综合分析,李善长被杀,“谋逆大罪”只是朱元璋为扫清开国重臣寻找的借口,也是免死铁券的最大BUG;而被杀的真正目的,实则还是朱元璋为其后世皇权的稳固做出的“过激”努力,毕竟,重臣可以夺权,但有时却能保护皇权。

至于说李善长全家被杀的原因,无奈,皆因“谋反”二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604898
2019-10-16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93
采纳率:55%
帮助的人:946万
展开全部

首先作为大明开国功勋“第一人”李善长肱股无二,位极人臣,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

洪武九年,朱元璋将其女临安公主嫁于李善长之子,更是皇亲国戚,李善长人臣之位极亦。如此显赫,晚年却沦为“谋逆”囚徒,全家老少七十余口尽遭屠戮,堪称明代最大的政治冤案了。

李自有取死之道,关于他的“罪证”,在《明太祖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1. 李善长知胡惟庸遣使(封绩)使元,匿不以奏;待有人揭发,抓了封绩入狱,审讯后交代了反叛罪状,同时说出同李善长有私信往来。

2. 监察御史弹劾李善长:始由小民,遇上龙兴(朱元璋),无甲胄功,得皇宠恩。然而不知恩图报,尸位素餐。杨宪谋反,置若罔闻;胡(维庸)陈(宁)不轨,又为谋主;今抓得封绩来往通敌,还有李善长手迹的书信,实乃大逆不道,昭然若揭。

3. 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同胡维庸有钱财贿赂、密信往来。

4. 李曾向汤和借兵丁修建宅邸,汤和说“这不是上头的命令,太师你这是擅自动兵!”是为李善长起兵谋逆事败。

从罪状中可以判定,李善长犯的是不可饶恕的“谋逆”大罪,即使已归乡养老,都不能逃过朱元璋对叛逆者的痛恨!

在《明史》中记载,李善长所犯的确实是杀头的大罪。然而要是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疑点,甚至不合乎情理的判断。

《明太祖实录》记载李善长的罪证是洪武二十三年五月,此时距离胡惟庸案已经过去10年之久。当初胡惟庸得李善长举荐被提升为太常少卿,后升任左丞相,而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维庸案爆发后,受牵连人数甚多时,举荐胡的李善长却未受任何波及;直至洪武十八年,李善长之弟李存义被揭发是胡维庸的党羽,且参与谋反,结果太祖却免其死罪押入狱中,李善长却没有上表谢恩;五年后(1390年)李存义揭发李善长知道胡惟庸谋反一事而密不告发。至此,李善长坐实谋反意图,而向汤和“借兵”就是“谋逆之举”。







疑点一:

封绩勾结蒙元,在胡维庸案时就已落定,而此时就能知晓李善长是否不轨,按照朱元璋杀伐果断的性格,李善长是万万不能逃脱罪责的。且此时李已经下野归养,并无朝权牵制,朱元璋完全可以一并定罪。按照朱元璋对胡案的态度,只要有谋逆嫌疑、甚至党羽都是立马杀头的,效率不可谓不高。但李善长却平安度过了此次风波,说明当时并没有将李牵连进去。更确切的说,朱元璋还没有对李痛下杀心。

疑点二:

御史弹劾李善长的罪状并不是以证据为依据的“定罪书”,而更多的是对其道德层面的贬低和意识层面的揣测,并不具有能扳倒柱国大臣的力量。此罪若是成立,最多定性为藐视皇威,辜负圣恩。杀头不至于,最多是剥位削俸,贬为平民。

疑点三:

说李善长假借修缮府邸向汤和借兵,实乃谋逆之行,且被汤和拒绝并秘而告发。

然而据《太祖实录辩证》中记载:李善长妻朱氏交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月,李善长向汤和借兵卒三百,汤和道:“上位的军,不是我的军,如何敢借?”于是酒后散去。李后来说:“上位气数大,即使借我兵,也没有兵械……”

虽然供词与罪证相符,但时间对不上呀。此事发生于洪武十二年,然而说“谋逆事败”的时间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借兵一事刚过一年便爆发胡维庸案,牵涉甚广;五年后弟弟李存义被牵连,被朱元璋免死关押;按照李善长敏锐的政治嗅觉,外加之前的急流勇退,可以看出李善长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还是很清晰明了的,在朱元璋的高压统治下,李善长不会冒“借兵”的风险让自己引火上身。

疑点四:

如若李善长真和胡惟庸有秘密书信往来,那在胡案爆发后,李应该第一时间进行销毁罪证,即使在十年后才开始清算自己,那也是人证物证不全,不能定罪。但李善长的谋反嫌疑都是建立在人证的证词上。或许在五年时间里,身处牢狱的李存义已经和朝廷达成“合谋”而最终定李善长的罪也不无可能。

总之,从《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辩证》综合分析,李善长被杀,“谋逆大罪”只是朱元璋为扫清开国重臣寻找的借口,而被杀的真正目的,实则还是朱元璋为其后世皇权的稳固做出的“过激”努力,毕竟,重臣可以夺权,但有时却能保护皇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职场解惑七七
2019-10-20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职场解惑七七
采纳数:282 获赞数:165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76岁的李善长早已告老还乡,之所以还没逃过朱元璋的清算,是因为他曾是一名开国功臣,朱元璋不想放过他自然是逃不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玉兔一捧雪
2019-10-16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玉兔一捧雪
采纳数:209 获赞数:344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李善长默许了胡惟庸的造反。这让朱元璋很不痛快。朱元璋这个人可是洪武大帝啊!怎么可能容得下一个背叛者荣华富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