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以后,是早上天亮的早了还是晚上黑的晚了?
白天开始得早一点,夜晚开始变得晚一点。
12月21日左右的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之后,整个北半球白天变长,夜晚变短。一天的长度在12点钟被分为上午和下午。这两部分长度相等。如果白天变长,下午也会变长。
因为太阳在冬至后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太阳是向南移动的,太阳的光取决于太阳的位置。在冬天,太阳越北移动,太阳的直射点就越北。因此,中国是在北半球,所以在冬天昼短夜长。
因为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方的白天和黑夜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地球的极地地区,太阳全年偏斜,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太阳整天不落也不升。换句话说,一天24小时不是白天就是黑夜。在极地地区,这就是所谓的极昼和极夜。在北极和南极,有六个月的昼夜。
扩展资料:
气候特点:
冬至的到来标志着冬天的开始。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大约比南半球少50%。但是,这还不是最冷的时候,所谓的冷在三九、四九。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层和水,可以储存热量。不是即存即失,而是积热。
因此,在冬至之前天气通常不会很冷。冬至后,虽然在太阳高度角处逐渐上升,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流失的热量仍然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出无力的局面。
至三九、四九天,产品热最小,温度最低,天气将芷多寒。如果有冷空气,天气会更冷。这次冷锋过去后,天气会逐渐变暖。
冬至以后,天亮得早了,并且晚上也黑得晚了。
冬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则反之。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我国有俗话:吃罢冬至饭,每天时间长一线就是这个意思。
扩展资料
斗指子,太阳黄经270°,为冬至。正月建寅,十一月为子月,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例如:2020年冬至具体时间:12月21日18时02分。
注:平均时间法(1645年以前使用)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与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的推算方法不同,各节气的具体交节时刻不一样。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过了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一天的昼长以12时为分界线,分为上午和下午,两部分时长相等。
如果昼变长,那么上下午都变长。这样天亮也早了一些,天黑也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