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故事

 我来答
童心童趣17
2022-06-19 · TA获得超过8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2.5万
展开全部
那天讲解这样一道题:如何把一个长方体木块分成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的总表面积与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吗?

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理解的:

师:你们早晨吃馒头吗?

学生1:吃啊

学生2:不吃

学生3:好几天不吃了

学生4:我家早晨从来不吃馒头

师:那你们中午吃馒头吗?

回答同上。

看来现在的生活好多了,每个家庭的饭菜也都丰富了,不像以前的北方人几乎天天顿顿都吃馒头,我突然想到曾经看到的一则经典师生对话:吃大饼、吃粽子、吃几个粽子、、、教师步步紧跟,最终引导学生学会了新知识。

就在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老师,我吃面包。”我灵机一动想到这节下课后不是该发营养餐了吗?每个人不是都有一袋小面包吗?我马上问道:“下课后你们就要吃面包了,面包近似于什么形状的?”生:“长方体”我接着问道:“如果从中间掰开它的“面”都什么变化呢?”

生1:下课后我掰开看看。生2:变少。生3:变大、、、、、、

但是现在我们不能干巴巴等着下课铃响呀,幸好我有准备,此刻我从桌子上拿起两个正方体找一个同学帮我假装拼成长方体,我从兜里拿出一把小刀说:假设这个长方体就是长8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你们说我从哪里切开才能分成大小一样的正方体呢?

生:中间

师:这个中间可不好找,我怎么找中间呢?

生:从那个缝里切呀(两个正方体拼接的缝)

师:现在假设这个长方体是一个完整的木块,不是拼接的,我怎么找中间呢?

生:拿尺子量?

师:量长、量宽还是量高呢?

生:量长

师:现在这个长方体的长8厘米,我们量的时候要找几厘米的地方?

生:4厘米

师:现在你们瞪大眼睛看着啊(我假装量和切)。现在你们能完整的说一遍这个过程吗?要用上先、再、最后这些字。

学生总结。我接着追问道:

师:现在思考,切开后两个正方体的总的表面积和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注意观察“面”

我故意拿着两个正方体在学生面前拼成长方体再掰开,重复几遍这个动作。一、两分钟后。

生:表面积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呢?

生:因为多了两个面

师:哪两个面?谁能勇敢的过来指一指吗?

、、、、、、、、、、

师:通过以上的观察可以我们可以得出:切开后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总结一下?

引导学生总结、、、、、、

师:趁着现在思考:把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前后物体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闭上眼睛想象1分钟。

、、、、、、、

师:下课后吃面包时可以把我们刚才讲解的过程自己演示一遍,我会在旁边看着你们,看谁掰开了面包没有吃完,爱惜粮食人人有责。或者回家做一个长方体的橡皮泥,一边玩一边回忆这道的解决过程。

虽然这样的讲解用了很长时间,虽然讲了也有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明白,虽然教具有点不逼真(用橡皮泥更好一点),但是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寻找解题思路,让他们学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后遇到此类问题能想到这节课十几分钟的“探讨”也是值得的。

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难题不是讲明白的,是学生思考明白的。这句话不是说老师不用再讲难题了,而是要更加努力的钻研难题,研究其中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总说:毕业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只要记得使用的“方法”,就可以用它找回“知识”。

课堂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我正在“完善”的路上努力探索和实践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