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深度报道的要点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07-3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3万
展开全部
一、  人的核心是利益、情感和立场

        在进行人物采访中,我们要认清这一点。在要调查的案件中可能牵涉多方面、各种各样的利益、情感、关系,这是记者首先要明白的。在明白这一点后,接下来的采访会轻松一些。例如在对“昆明恶霸孙小果”的报道中,要调查清楚孙小果与各方面的利益牵扯,这样才能给揭发事实真相。

二、记者要不断强化自身素养

        人物报道是对记者综合能力的极大考验。人心是如此复杂和细腻,而受访者往往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公众人物,阅历丰富,识见广博,其真实想法也更为复杂隐蔽,如果采访记者的资历太浅,社会经验不足,不仅很难做到平等对话、获得受访者的尊重,也无从了解受访对象的真实内心世界。例如,在疫情期间,一些媒体选择在武汉的方舱医院进行采访。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会害怕,但是必须得有人报道,这对记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采访过程中,如何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如何提供采访给患者提高信心,这也是需要思考的。 

        何况出于自我防护的天性,受访者时常会做选择性发言,于己不利的部分,要么“无可奉告”,要么和记者打太极拳,“顾左右而言他”,其话语的真假虚实,实在很难辨析洞察。记者要提高辨别能力和探究能力。

        而且,许多新闻事件可能事关公众利益、牵涉到极大新闻价值的政治、商界或民间人物,这样的人物往往社会关系复杂,涉及地域多、时间跨度大、和重大的社会事件相关联。这些情况给记者的采访增加了难度。因此,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学会应对一切难题,多途径寻找解决办法。

三、  记者要贴近人物

        在以还原真相、逼近真实为原则的新闻报道中,人物报道是距离这种理想状态最遥远的一种报道文体。从新闻报道的实务操作、文章写作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是件难事。何况,如果仅仅对受访者做数小时访问,然后成文发表,除了记录下其人当时的话语观点和言谈笑貌外,能多大程度上逼近其人内心,确实是个疑问。

        1950年,美国《纽约客》杂志为了采访海明威,曾专门派出一名记者到古巴的海明威居住地,除了多次采访海明威,住在他家,一起出海打鱼,到酒吧喝酒,还遍访海明威的当地邻居、朋友等,由此才写出一篇两万字的报道。要写好一篇好的人物报道就要对人物进行深入的采访、沟通交流、相处,需要进行大量调查,这并不是简单的采访就可以的。

四、人物深度报道受众面积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群体正逐渐形成,他们需要媒体市场能提供相应的传媒产品,以满足其精神生活。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和媒介的飞速发展,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人物报道而言,受众面积也非常广。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了解他人生活、渴望交流的愿望,而人物报道具有可读性强(人物报道具有天生的亲和力)、阅读门槛低(相对于财经类具有太强专业性的媒体)、叙事性强等特点,容易吸引受众。因此,媒体要利用这个特点,尝试更多人物报道形式。但同时,媒体的行动也在受到公众的监督。例如,财新网在针对“鲍某明性侵案”的恶意揣测的、缺乏真实的报道引起了舆论声讨。这是所有媒体都应该注意到的。

五、人物报道的基点就是人

        “一切都要回到人的立场上”,这是人物深度报道的基本要求。从欧州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这句话就已成为人文主义潮流的核心理念,绵延至今并仍在绽放。在中国的特定国情下,这一理念仍然具有穿透时空和意识形态壁垒的生命力。在1949年后的新闻史上,中国新闻人当然有过人物报道领域的探索,不过严格来讲,这些报道更应被称为“典型报道”,是宣传典型模范人物思想主导下的产物,思路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窄。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进行了一些新的报道人物报道的有益尝试。

        例如人物公众号中的报道《火神山上的女人们》一文,该文从女性建筑工人胡晓红的角度进行报道。文章发表的日期正好是国籍劳动妇女节,在这个节日里发表这篇文章不仅对表达女性建筑工人的赞美,而且展现了对女性劳动者的尊敬。这篇文章的选择角度非常巧妙,提起建筑工人往往会想到男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女性劳动者也占比例,“她们从事体力劳动,却常常不被看见”。因此,人物报道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探讨更深层次的意义。

六、保持真实、客观、独立的立场

        不神话、不美化,不拔高、不贬低,保持真实、客观、独立立场,平等对待每一个受访者,“纪录我们的命运”“平等、 尊重、宽容”,这些新闻理念是新闻界共识,是每一篇人物报道都应该呈现的。

        南风窗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的报道,文章将整个事件真实、完整地呈现,整篇文章对采访对象使用化名是尊重受害者的体现。相信在这篇报道之后,会出现公正的结果。而财新网的关于此事件的报道则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在他所发布的文章中暗示着“这更像是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故事”,显然没有人能够接受这样一种恶意揣测的观点。

        譬如做贪官报道,要学会还原他们从仕途起步到落马的大致轮廓,不要添油也不要加醋,不要有固定的脸谱,最好能得到甚贪官家属的认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hui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主办方拓银展览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