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要立年仅三岁的溥仪为皇帝?
公元1908年的11月14日的晚上,北京城中原本宁静的醇亲王府被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打破,随着宫中太监一道懿旨的送入,年仅三岁的醇亲王子被选为了嗣君,成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新的君主。这个原本可以过着自己安逸幸福的闲散王爷生活的小孩,从此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或许溥仪一生的不幸和悲剧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吧。大清光绪三十四年,被囚禁了十年之久的光绪皇帝病死在了瀛台。光绪皇帝临终前,慈禧太后懿旨命醇亲王子溥仪为皇帝,消息传出,满朝愕然,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应该选立年长君主为帝,然而慈禧太后似乎再次重复了同治十三年时的伎俩,二度册立幼主继位。那么溥仪和慈禧太后时什么关系呢?慈禧为何会选溥仪继位呢?
溥仪是醇亲王载沣之子,其生母为载沣嫡福晋瓜尔佳幼兰,瓜尔佳幼兰是晚清重臣瓜尔佳荣禄之女,同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那便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这层特殊的关系也是慈禧太后选择溥仪的一个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溥仪的选立实际上也是因为他出自于清朝皇帝血缘较近的醇亲王一脉,溥仪的爷爷醇贤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溥仪的父亲载沣虽然不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但是确是载沣的嫡母,所也是溥仪的嫡祖母,所以溥仪是介于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之间的身份。醇亲王府在晚清时期接连出了光绪、宣统两位皇帝。这也是因为其家族与慈禧母家叶赫那拉氏联姻的缘故。
慈禧太后选溥仪为帝的真实原因:
一、趁皇帝年幼继续长期把持朝政
纵观清朝历史,并非没有册立年幼君主的习惯,在溥仪之前,清王朝已经先后出现了四位年幼的小皇帝,除了王朝初年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还有在溥仪之前的同治、光绪两位小皇帝。所以年幼并不是溥仪不宜为帝的原因,但是年幼却恰恰是溥仪被选为皇帝的原因之一,和同治十三年的局面一样,慈禧太后在皇帝绝嗣而终的情况下拥立年幼君主,其真实目的就是想要在皇帝年幼不能处理朝政的时期以皇太后之尊代行朝政大权,也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一生对权力有着难以解释的迷恋,她的一切行为准则都是以维护自身权力为前提,她的一切决定也都是以维护自身权力为基础的。慈禧选择溥仪为帝时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是这位权欲熏心的皇太后仍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乐观,她觉得自己得的只是小病,不日便会康复,而接下来自己还要在皇帝年幼时代行皇帝职权。这个原因是慈禧太后册立溥仪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慈禧太后选立溥仪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要为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立嗣,这源于慈禧太后在同治十三年的一个承诺。
二、兑现同治十三年时的当众承诺
同治十三年,19岁的同治皇帝病逝,由于同治皇帝无子,所以两宫皇太后决定选立四岁的醇亲王之子载湉为帝,由于载湉与同治皇帝是平辈,所以他继承的实际上是咸丰皇帝皇位而并非同治皇帝的皇位,这也就意味着同治皇帝的皇位将无人可继。
当时的朝中大臣对于慈禧太后不给同治皇帝立嗣的做法非常不满,甚至还出现了大臣的选择极端的“尸谏”行为进行抗议。针对这种情况,慈禧太后曾经当众承诺,待新皇帝生下皇子后将过继给大行皇帝为嗣子。意思也就是光绪皇帝生下皇子后将被过继给同治皇帝为嗣。后来光绪皇帝无子而终,慈禧太后留下了溥仪“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遗言,这也是兑现了自己在三十四年前的公开承诺吧。
不管怎么说,慈禧太后选择溥仪即位还是自己的私心作祟,慈禧太后在国家处于动荡纷乱之时,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依旧以自己的利益为重,最终害了这个王朝,也坑了自己选的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