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数字30-()=22+()

 我来答
小琼谈教育
高能答主

2020-07-24 · 生活常识我知晓,多知道一些总是好的
小琼谈教育
采纳数:654 获赞数:38795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30-(4)=22+(4)

26=26

此题考查了加减法运算。

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例:10+2=2+10=12。

2、加法结合律:a+b+c=a+(b+c);

例:8+2+1=8+(2+1)=(8+2)+1=11。

扩展资料

混合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 ,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changyiduU4Q
高粉答主

2020-07-2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6万
展开全部

填上的数字:4

计算过程:

1、将括号中的数字设为x,则原式 = 30 - x = 22 + x。

2、移项,2x = 8。

3、解得x=4。

心得:实际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因此只要将式子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剩下的只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

扩展资料

历史溯源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

约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的莱因德纸草书中记载了第24题,题目为:“一个量,加上它的等于19,求这个量。”解决了形为的一次方程,即单假设法解决问题。

公元前1世纪左右,中国人在《九章算术》中首次加入了负数,并提出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解决了移项问题。在“盈不足”一章中提出了盈不足术。但该方法并没有被用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在11~13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地区,并被称为“契丹算法”。

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中给出了解方程的简单可行的基本方法,即“还原”和“对消”。但没有采用字母符号。体现了明显的方程的思想。

12世纪,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在《丽拉沃蒂》一书中用假设法(设未知数)来解决一类一元一次方程。由于所假设的数可以是任意正数,婆什迦罗称上述方法为“任意数算法”。

13世纪,中国的盈不足术传入欧洲,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计算之书》中利用单假设和双假设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16世纪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也创立了这一概念,被尊称为“现代数学之父”。但是韦达没有接受负数。

16世纪时,明代数学家程大位(1533-1606)在《算法统宗》一书中也用假设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1859年,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