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0-10-29 · TA获得超过425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334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而习惯培养又是打实基础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未来,坏习惯毁人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培养他们那些方面的学习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包括如下的几点:

一、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的几个习惯及怎样培养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探讨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学习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学会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交流习惯

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有疑惑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一定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因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独立思考。

(四)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懂得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好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五)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等关键内容要认真推销,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六)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来说不论学科习题做完之后,都要从五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七)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每天应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单元或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八)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九)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已和同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已、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三、教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引路人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也非自然形成,它要求我们引导,规范。 1、耐心诱导。教师一定要深入调查,寻找原因,因人开“方”,心平气和地耐心诱导,以情感人,以情促行。对这些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来说,能逐渐克服不良习惯,就是进步;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希望。因此,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热情,成为治病的良医。如针对一部分由于作业习惯不好而出现错误的学生,我经过调查,对这些学生提出了“及时,认真,独立”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2、典型开路。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邀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成功经验,为同学们树立榜样。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在同学身边的学习经验,轮流介绍,这些经验很贴近大家的实际。光有典型还不够,还要落实。我们可以通过写周记,让学生们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反复总结,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制订学习方法常规,对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到导向和制约的作用。 3、个别指导。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对这些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我们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促使他们舒展心灵,尽展潜能。对于外向型学生,着重引导他们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刨根究底,务求彻底弄懂。对于内向型学生,着重引导打破封闭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疑问,敢于与同学合作学习。同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不良习惯,提出“随处学习”,“善做笔记”,“书写整洁”等。假如,各科任教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养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习习惯,那就更加完美了。 4、家校互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家长们的迫切希望。通过观察与不完全调查,发现每位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背后都有不良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很关心,他们对子女的指导主要是:一是盯着子女做好作业,二是每次考试后,询问分数。但是对关系成绩好差的学习习惯不大关心,或不懂得如何指导。为此,我就向家长提出“不在于学生对着打开书本坐了多久,而在于坐在那儿学的效果”。同时,介绍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使家长如何指导子女学习,心中有个谱。为调动家长参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家长当一日老师制”——一些简单的试题交给家长批改;“家长学生合作制”——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假期活动式作业,一起动手做做学具等;“家长孩子角色互换制”——让孩子为家长提意见,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是可以让家长通过作业本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二是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中来。
冬夏328
2020-10-29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431万
展开全部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各种基本习惯逐步形成的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可见,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在课堂中养成。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老师讲课要听,同学回答问题要听,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时要听,同学说的对的听,说的错得也要听。学生会听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会要用“心”听、用“脑”去听。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用“心”听、用“脑”去听,思想才不会开小差。听出老师教学的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听出要注意易错之处;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听明白同学的回答。
2、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
在听的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如果学生只能停留在听的表面,而不能深入思考,学生知识的掌握只能是浅层次的。如果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老师每句话的深层含义,做到举一反三。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某个知识点就要想到与之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这才是会听更高的一个层次。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如,对于同一问题,若改变结论,条件如何,或改变条件,结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合理分析与评价,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质疑水平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细算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按排一些验算和检查计算过程中有错误的和用估算方法验算的练习,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置练习形式,许多学生常把这些运算的失误,简单地归结为粗心、马虎,甚至有的学生误以为随着计算机和计算器技术的发展普及,运算能力用不着提高,其实不然,运算的准确性不单只是纯粹的计算,它涉及面广,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它需要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对公式的准确记忆,对性质的准确掌握,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配合,才能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因此,教学时,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必须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算律等,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及各种应用,常出些与它们有关的正误辨析,正用、逆用的系列练习,使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保证运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转载)2017-03-20 06:06 | #2楼
“上课铃声响了,走到教室学生们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讲话,有的在找书,有的慢条斯理的走进教室。”“教师在上课,他在做小动作,发呆,回答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嘴,一幅病态的样子。”这种情况在我的课堂上常出现,可能在好多教师的课堂上也常出现,上课我们上得好辛苦,可他们却无精打采,好像事不关已,可做起作业又不会了,最后还得辛苦我们对他们个别辅导。这两周我一直在思考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好。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相辅相成的,上课积极主动了,学习习惯就好了,学习习惯好了,注意力就集中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就积极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呢?我认为:
首先,我们要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实习老师那么受欢迎,上公开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我想实习教师和上公开课时的教师,在备课时肯定下了一番功夫的,在课堂上也常会有精彩的导语,吸引人的过渡语言,还会有有趣的游戏和激烈的比赛,这样的40分钟对学生来说是快乐的、有趣的。做到每节课像对待上公开课一样,对于我们每天有好几节课的教师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妨在一个单元中选一节课,或者在一个单元中选部分你认为较难较重要的内容,好好去准备准备,一段时间上一节精心准备的课,让学生时不时的高兴一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帮助的。
其次,常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关键作用。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就制定这样一些常规:前一节课下课后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再走出教室,或做其它作业,如数学课前必须有数学书、草稿本和文具在桌子上,听到铃响要快速进教室坐端正等老师上课;没有写字时两手放在桌子上,腰挺直,回答问题时迅速起立并站直,别人回答问题时尽量看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并等别人问题回答完了再举手补充;做作业时要求独立完成,有困难及时问老师,作业完成主动交给老师批改,作业发下来后主动订正;小组合作时要注视同组成员每人都要发言等。有了这些常规最重要的是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促进他们自觉地按常规要求学习,约束他们超出常规的行为,如:为使大家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近段时间我请4个小组长一下课就帮我督查,为使大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我常停下等全部学生都注视着我了我再讲课,在整节课中我会常表扬哪位学生什么习惯好。我还想组织争“卡-通动物图”的比赛活动,如果今天做到老师说的常规就送一个“卡-通动物图”,一个星期每天都得到的同学周末就能得到一张喜报给家长,如果一周表现多次不好的,就会有一张批评的纸条给家长,以求得家长的共同监督。有了常规和激励措施,最重要的是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使这些常规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0-29 · TA获得超过3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53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这是通过老师的方法去培养,适当的互动,全民互动。一起表演优异节目。人为什么会做梦有关的专家做好许多关于做梦的实验。还做了很多阻断人们做梦的实验,比如:当人们做梦时阻断他们的脑电波时,做梦者就会被立刻唤醒。实验结果发现,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的异常变化,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等。这就是说,人需要梦。具有梦境活动,是保证人体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不是有人不做梦呢?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所有人类都会做梦。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没有做梦或者很少做梦,那是因为他们醒来后将梦中的情形全部忘记了。有研究表明,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到损害和有病的一种征兆。最近的科研成果表明,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