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篇文章首次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该书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扩展资料
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
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该书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扩展资料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稿分为两卷,第一卷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的哲学观点。第二卷的内容是批判各种“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
第一卷包括一个序言和三章。序言概括地揭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核心。阐明写作的目的。第一章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
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指明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论证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这一章在全书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全书的总论、总导言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独立的意义。第一卷的第二、三两章分别批判布·鲍威尔和施蒂纳。第二章分为四节,分别驳斥了布·鲍威尔对费尔巴哈、对施蒂纳、对马克思恩格斯、对赫斯的所谓“批判”
指出他是用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唯物主义。第三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施蒂纳及其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批判。第二大部分是揭露和批判施蒂纳为维护自己著作所发表的论文——《施蒂纳的评论者》。
第二卷除了前面有一个序以外,共分五章。其中第二、第三章的手稿已丢失。现在只剩下第一、第四和第五章。第一章是对《莱茵年鉴》表现出来的“真正社会主义”观点的批判。
第四章是对“真正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卡尔·格律恩的批判。第五章是对“真正社会主义”另一代表人物格奥尔格·库尔曼的批判。
2、《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的历史唯物主义作品。
3、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