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哪些办法能帮学生改掉拖延症?
成年人叫拖延,小朋友叫磨蹭。家长对于孩子磨蹭如临大敌,原因无非两个:磨蹭耽误了生活的节奏;如果不管,今天的磨蹭可能会变成明天的懒惰。
想办法刺激孩子的行为动机,激发孩子“做点什么”的身心状态。人懒洋洋的时候,肯定不会特别主动的做这做那。一个不在状态的孩子,也是跟不在状态的大人一样的,对于一些没吸引力的事儿与人,真的提不起啥兴趣来。有时道理太复杂,跟孩子说不通,倒不如直接刺激孩子进入比较好的身心状态,还更能促进他们紧张起来。
面对孩子的拖拉行为,父母一定要明确界限,让孩子意识到,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一旦孩子越界,必须要给予惩戒,以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始终用正面的预期方式,孩子会自己抓紧时间。如果孩子写作业磨蹭,不断地嚷嚷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肯定会问他原因。当孩子得到教育后,就会认识到磨蹭带来的害处而改变。
孩子拖拉、磨蹭、起床慢,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还处于与父母分离焦虑的阶段。分离焦虑的产生恰恰证明父母和孩子之间已经形成牢固的依恋关系,孩子的发展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父母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以及帮助孩子分解难度,让他找到做事的自信心。和孩子的老师聊一聊,孩子是在生活自理、适应新环境,还是交朋友上有压力?找到根本的原因,再分解降低难度,会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当孩子减少了心理障碍,慢慢就会参与更多,行动上也会更高效,减少上学起床的拖拉。
只有孩子有自己做事情的经验,他们才会有自我的满足感和驱动力,才能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而不是事事需要父母的帮助。当孩子有自我的认同感和驱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为拖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