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栽培措施可以提高果品品质?
对于果农来说,高品质的水果不仅市场竞争力强,而且经济效益高,市场波动影响低,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种植方向,越来越多的果农也希望种植出高品质水果,满足现有社会需求。
水果的大小、果型指数、色泽、风味等是衡量水果品质和商品性的重要指标。色泽直接影响水果的商品价值,例如苹果、葡萄、草莓、柑橘等作物,果实的颜色、质地很大程度决定着果实的商品价值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果面光滑,色泽好,更受消费者青睐,卖价自然高。另外,提前着色就可以提前上市,卖个好价。所以,增强果实外观着色是确保一年获取好收成的重要环节。
遗憾的是虽然市场上的转色产品都有一定效果,但都存在不足之处。
市场上常见促进果实转色的产品优点及不足
激素类转色产品在市场上仍占主导地位,其没有任何营养成分,只能起到转色、催熟、催落的作用,主要是迎合人们对新鲜水果的需求,抢早上市。
外源激素(乙烯、脱落酸)能够短时间内能促色素合成,但是果实内在养分含量不受影响甚至会下降,就会造成“好看不好吃”。
其次,部分外源激素可加速果实可溶性糖的消耗,果实采摘后易变软,储藏性大受影响。另外,若使用浓度不当,会造成转色不良,果粒脱落,裂果及叶片老黄等副作用,严重影响果农收益。
那么,怎样才能种出“好吃”的水果?我认为,在选择“好品种”的基础上,记住以下6点就可以了。
1、多晒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的营养来源于光合作用,太阳就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源。为什么新疆的苹果要比陕西和山东的都甜?关键因素是新疆的日照时数可以达到3000~3300小时,而陕西(北部)和山东的日照时数只有2200~3000小时。另外,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水果的品质影响很大,其核心因素也是能不能多晒太阳。
日本崇尚稀植,多采用叶幕较薄而覆盖率与受光量极高的平面树形结构,如桃“大藤式”栽培就是通过大冠、稀植、超弱修剪来达到生产高品质桃果实的目的,定植行株距为4×4米,每亩种植42株,3年后根据树体生长情况逐年间伐,因土壤地力及品种不同最终植株密度不同,但一般每亩只留10株左右。
1995年前后,荷兰等西欧国家基于节约苹果园管理劳动成本的考虑,创新性地提出了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模式。这种宽行密植栽培模式从表面看是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但实质上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宽行在为机械留出操作通道的同时,也为太阳光的辐照留出通道,使树体上每一根枝条、每一张叶片、每一个果实都能晒到阳光。研究表明,新模式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实的比率为67%,比传统模式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江苏张家港市凤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底把桃树主干形全部改为Y形。公司负责人颜大华认为,Y形树形叶幕薄,通风透光好,树势容易调控,结果均匀整齐,下垂果多,果实形正、色佳、味甜,商品整齐度高,可以避免主干形的披挂式枝叶导致树体内膛和果实不能见光,果实品质差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