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办法能够缓解?
医方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诊疗过程中,大部分医生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医生首先考虑的问题是确保医疗安全,并将医疗风险降至最低。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主要集中在医学技术教育上,人文教育明显不足,部分医护人员素质低,修养不足。另外,部分医护人员对患者缺乏耐心和同情心,责任感不强,服务态度不好。部分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临床经验不足,经常出现误诊和误诊。
患方权利保护意识增强。随着我国法律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疗过程中对医院或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感到不满,他们将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加。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模式也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性医学模式,医患之间的疾病信息及情感沟通变得重要。但是部分医护人员将疾病排在第一位,忽视了与患者的情感沟通,引起了患者的误解。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较少。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实现了全民覆盖,但总体上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由城市劳动者的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乡医疗援助组成,但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尚不完善。
要增加对医疗机构的投资,让医疗机构回到公益性。政府应加强职能,有效实施监督,减缓公立医疗机构商业化和经济利益化的趋势,保障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公益和福利的性质和作用,使医疗机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以需求为导向,平衡医疗保健资源分布,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地区保健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改变目前的诊疗模式。要从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诊疗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诊疗模式,对患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对公共医学常识进行普及教育,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学校教育、社区培训等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要尊重医护人员,医生和患者的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完全平等。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宣传方向,加强对医疗工作者奉献精神的宣传,不断改善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建立网络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监测网络舆论,防止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过度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