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输给汉、唐不是经济,也不是军事,而是精神呢?

 我来答
卉子阿C8
2021-01-01 · TA获得超过20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97
展开全部
赵宋为了维系一家一姓的统治,自缚手脚以文驭武导致民族尚武精神缺失

我们不能单纯的指责赵宋的帝王,因为在古代封建王朝是一家一姓的王朝皇帝首先考虑的是延续自己统治。而宋朝承接动荡不安、武人乱政的五代,但是一味的削弱武将的权力到没有尊严的程度就太过了。这种畸形对于武将的打压甚至形成了传统,这种影响甚至流毒到明朝。即使现代社会在国际法的框架下依然存在因国家利益纷争导致战争,更别说古代纯粹看拳头论版图的强权时代了。

宋朝所谓的以文驭武导致军人荣誉感的消失,军队的屡战屡败导致民心严重受挫。而长期缺乏训练和荣誉感的军队基本上处于一战即溃的甚至谈辽(金)色变的状态。即便是文武兼备的名将狄青,也因为文官的猜忌和吹风导致郁郁而终。这难道不是自毁长城?

如同《亮剑》中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一样,国防不强导致精神不昌。除非到了王朝生死存亡的状态,这种民族精神才会被动的激发出来比如绍兴和议以前的抗金、崖山海战时期的殉国。我们很多成语表明文武并重的意味:文韬武略、文武双全等等,文武就像国家的两个侧面。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合万事生,这才是天道。缺乏哪个方面,国家都不能实现国家富足和民族自豪感的统一。

宋朝非常富裕,但是并没有汉唐那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和民族自豪感

套用一句文青的词“你物质上的富庶弥补不了精神上空虚”,宋朝在这一点上表现的非常明显。通常我们所说的观点是“战争打的就是兵马钱粮”,但是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都非常发达依然无法支撑起精神的缺失。所以大宋只能缴纳岁币换取和平,在江南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其实这种维持很没有质量,只是生存而已。我们不说客观条件:没有幽云屏障、没有养马之地缺少起兵,可咱们想想后周、北宋初期也没有这些条件啊为何能压着契丹揍呢?说来说去还是民族精神的缺失,制度的缺失造成国防的羸弱;富庶的小日子消磨了民族的血性;进取精神的缺失导致宋朝满足偏安一隅的苟活。靖康之耻没有打醒赵宋帝王,只是一味的南撤最终割地赔款签订《绍兴和议》。

两宋三百余年的国祚历史上可不贫穷,由于版图受限所以必须积极的发展经济。而宋朝相对其他王朝不同的是商业极其繁荣,商业税收能占到财政总收入的七成。发达的经济催生了人口,徽宗时期全国人口就突破了一亿大关。丝绸之路的断绝客观上催生了海外贸易的繁荣,东南各港口都是日进斗金。根据英国学者麦迪森撰写的《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宋朝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约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将近四分之一。而人均收入远高于同期西欧的水平。宋朝官员的薪水也是绝对的高薪,拿青天来说各项福利加在一起年薪能突破千万。

这样一个富庶的王朝却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难道不是精神和信仰上的缺失吗?军人没有尊严就会导致国防的羸弱,而外战屡战屡败则影响到民心,民心精神的缺失才使得赵宋满足偏安苟活。所以不是宋朝兵马钱粮欠缺、不是兵甲不利,而是关键精神的缺失已经融入宋人的骨子里。所以才不能以强烈的民族进取心去开疆拓土,恢复汉唐版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