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怎么读?
潭柘寺读法: tán zhè sì,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扩展资料: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
西路有愣严坛、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潭柘寺
潭柘寺读法: tán zhè sì
tán:声母t,韵母an,二声
zhè:声母zh,韵母e,四声
sì:声母s,韵母i,四声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扩展资料:
潭柘寺始建于1700多年前,历史非常悠久。曾经规模极大,传说明故宫便是仿造这里建造,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谚语。寺院受历代皇家重视,香火极旺。而且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建筑古老精美,风景非常不错。潭柘寺现在的面积不大,寺院区的长宽大约都在300米左右,分布着寺院的主要建筑和多棵参天古树,在此步行参观大约2小时左右。
塔林是寺内圆寂的大师存放舍利的骨灰塔组成的,潭柘寺的塔林以灰白两色为主,处在僻静的树林之间,在此散步参观十分安静,感觉古朴安然,也可以拍出非常不错的照片。参观传统寺庙建筑参观塔林之后便可从山门入寺,寺内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建筑,左右两侧有梨树院、行宫院等,都可以步行一一参观。
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在每年潭柘寺举办“浴佛法会”、“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涌身潭柘寺,成千上万,如风如云。
潭柘寺二宝: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潭柘寺读音是 :tán zhè sì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
扩展资料:
潭柘寺文物: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