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士禄隐姓埋名数十年,这一生坚持做了哪两件事?
彭士禄隐姓埋名数十年,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央视网消息 (新闻联播):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传承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一生专注造核潜艇、建核电站,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
彭士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25年11月出生于广东海丰,3岁母亲牺牲,4岁父亲彭湃英勇就义,成为孤儿。8岁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受尽拷打。
1935年,彭士禄终于离开了监狱。10岁时,开始流浪。后来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15岁时,彭士禄去往了延安,并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去往苏联喀山化工学院化机系学习,1956年9月,他又被送到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核动力专业。从苏联留学归来,他决心投入到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论证中。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1970年12月26日,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走向深蓝的海洋。这是彭士禄他们从零做起,艇上四万六千个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制,均是他们埋头苦干的研究成果。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正式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2014年7月,“长征一号”在完成历史使命后光荣退役。
在上世纪70年代,彭士禄又做起了我国核电发展的拓荒牛,提交过秦山核电站的设计方案,先后力推我国的第一座核电站采用压水堆路线;1982年彭士禄开始担任总指挥,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86年担任首任董事长,指挥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成功让我国实现了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对我国后续核能核动力的设计和研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切除了四分之三的,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20年获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逝世。2021年3月30日,在《英雄核潜艇》的歌声中,彭士禄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骨灰撒向大海,永远守护祖国的海洋。
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
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