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出生于江苏淮安,周恩来的家族一直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和谐且书香气浓郁的家庭里。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是个读书人,年轻时考中秀才,他是“国学生”(清政府规定的最高学位)、“主事衔”(官阶,正六品)。后因其父亲去世,家道衰落,出于生计他多年漂泊在外,做过文书,当过收发。他秉性耿直,为人忠厚,虽然生活清苦,话语不多,但十分有主见。作为父亲的慈祥、宽厚、诚实等性格和人品,对周恩来有着较大的影响。
对童年的周恩来的教育和影响较大的当数其三位母亲,即生母、嗣母和乳母。三位母亲,给了童年周恩来三种不同的养分。相同的是,她们都以纯厚的母爱对周恩来倾注了全部心血,不同的是,她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以不同的方式和性格正面影响着他,而这些影响,对周恩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周恩来生母万氏,生性豁达开朗,办事精明干练,能识大体、顾大局,善于调解矛盾纠纷。她主持周府家务,处事灵活,考虑问题细密周到。万氏从小跟着父亲万青选出入官宦门第,经历过比较大的场面,见多识广,在败落的周府中充当“管家”。在处理家务过程中,万氏常常带着周恩来,使其经常置身其中,耳濡目染,看到并学到了许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万氏处理复杂家务、排解纠纷的才干,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恩来后来那超人的谈判、应变能力和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及繁重的党和国家重大事务等本领,就有母亲给他的最早影响。周恩来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中间不无生母万氏的熏陶。
嗣母即小叔母陈氏,性情温和,待人诚挚,在诗文书画上都有较好的造诣。陈氏因年轻守寡,深居简出,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过继并一起生活的周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教他认方块字,背唐诗宋词,给他讲故事,使周恩来从梁红玉、文天祥、关天培、岳飞等故事中受到爱国主义、品行操节等方面的教益和启迪。秦侩等反面人物的故事,则教育了周恩来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朴素感情。嗣母陈氏经常教周恩来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诗句,也使周恩来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巨大同情心。嗣母的教育以及她身上体现出的中国妇女贤淑文静的美德对幼年周恩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周恩来的好学、仁慈、谦让,可以说其源头就是嗣母的言传身教。周恩来文采飞扬,才华横溢,这中间不无嗣母陈氏的教诲。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甘为人民的公仆,一直保持着精忠报国、廉洁奉公和高风亮节,也源于当年嗣母的教诲。陈氏还带他到离镇淮楼不远的胯下桥去游览,从韩信甘于受辱,告诉他做人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方可成为大丈夫,在周恩来的人品中注入了一个“忍”字。这个“忍”字,使周恩来一生受用不尽。后来,周恩来又在陈氏辅导下读了《西游记》,孙猴子的造反精神,爱憎分明和机智灵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乳母蒋江氏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她一边用乳汁哺育周恩来的成长,一边经常教周恩来种瓜种菜,用自己的言行向他传输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诚实朴素的优秀品质,教会了他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农家知识,增加了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感性认识。周恩来在生母万氏和养母陈氏相继去世后,乳母蒋江氏尽管没有了工钱,但仍留在周家无私的照料尚未成年的恩来。周恩来曾说过:“我从她(指乳母蒋江氏)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她教会我大公无私”。因此可以说,周恩来大公无私的精神,最早是受到乳母的真传,他不搞特殊,紧紧和劳动人民同呼吸,这中间不无乳母蒋江氏的影响。乳母曾带着周恩来在“逼租牌”前申诉讲述农民的苦难,使周恩来初步了解到中国农民的艰辛生活,从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同情受苦农民并想解救他们跳出苦海的种子。生母和嗣母相继去世后,周恩来的实际抚养人和监护人是八婶母杨氏,她一生恪守“积善积德”的理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少年周恩来。
原址: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