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什么?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其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减少的温室气体总量互相抵消,实现零碳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碳中和的概念最早在2020年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正式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我国参与的历次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可以看到,提出碳中和的终极目标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对未来的精心规划。
实现碳中和方式
对电力与供热——用水、风电、核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对传统能源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推进高压电网,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分布式光伏技术的研发,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降低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高能源自主性。
对制造与建筑业——使用低碳环保建筑材料,推广装配式建筑,通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能够大幅减少建筑原材料与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污染。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社会背景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2002年,南极洲一块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脱落,并且在35天内融化消失;并且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格陵兰岛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两倍。
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
碳中和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而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