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词》赏析
《边词》是否属于七绝?如属于,则“五”应属于仄韵。仄起首句不用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仄起首句用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边词》是否属于七绝?如属于,则“五”应属于仄韵。
仄起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
仄起首句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边词》好像就不能符合这两种格式了。
盼高手解答 展开
仄起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
仄起首句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边词》好像就不能符合这两种格式了。
盼高手解答 展开
展开全部
如果非要严格按照那四种基本句式的平仄规范来创作格律诗,那恐怕历史上都找不出一首,不信你随手多找几篇来看看。
你初学格律,有不少基本句式外的可变通之处你还不太明白,我这里一句两句也无法和你解释清楚,简单地说有一句话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所有七言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中的每一句话,第一、三、五字的平仄都可以不拘,这么解释你可能就清楚多了。当然这样说也不全对,因为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格律诗不能犯孤平的要求,也没有包含各类拗救,所以你若想系统学习,还不能尽信这句话,有兴趣可以私下与我交流。
至于二楼所说的古今音不同问题,不是你提问的关键所在,并且广东话也不等于古音,只是在部分元素上较之普通话更贴近古音一些罢了,掌握粤语,对于判断入声字和中古时期以m收尾的阳声韵字具有较大帮助。另外二楼的平仄分析一看就知道是某软件自动生成的,“通”字是不能出现在诗词平仄分析中的,在诗词中,一个字读什么音,必须要联系词义,联系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把平仄明确下来。最后,作诗一般所用的韵书是《平水韵》(原书已佚,流传者实为清代所编的106部《佩文韵府》),《广韵》的韵部太细,并没有用来指导后人写诗,并且在唐代时《广韵》的不少韵部已经在诗中自然合用了。
张敬忠的《边词》完全符合七言绝句的标准,下面我把这首诗的平仄标注给你: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月垂杨未挂丝。(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今河畔冰开日,(仄平平仄平平仄)
正是长安花落时。(仄仄平平平仄平)
你初学格律,有不少基本句式外的可变通之处你还不太明白,我这里一句两句也无法和你解释清楚,简单地说有一句话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所有七言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中的每一句话,第一、三、五字的平仄都可以不拘,这么解释你可能就清楚多了。当然这样说也不全对,因为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格律诗不能犯孤平的要求,也没有包含各类拗救,所以你若想系统学习,还不能尽信这句话,有兴趣可以私下与我交流。
至于二楼所说的古今音不同问题,不是你提问的关键所在,并且广东话也不等于古音,只是在部分元素上较之普通话更贴近古音一些罢了,掌握粤语,对于判断入声字和中古时期以m收尾的阳声韵字具有较大帮助。另外二楼的平仄分析一看就知道是某软件自动生成的,“通”字是不能出现在诗词平仄分析中的,在诗词中,一个字读什么音,必须要联系词义,联系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把平仄明确下来。最后,作诗一般所用的韵书是《平水韵》(原书已佚,流传者实为清代所编的106部《佩文韵府》),《广韵》的韵部太细,并没有用来指导后人写诗,并且在唐代时《广韵》的不少韵部已经在诗中自然合用了。
张敬忠的《边词》完全符合七言绝句的标准,下面我把这首诗的平仄标注给你: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月垂杨未挂丝。(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今河畔冰开日,(仄平平仄平平仄)
正是长安花落时。(仄仄平平平仄平)
2010-12-21
展开全部
首句中的“五原”,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张仁愿任朔方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这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着“旧来”二字,不但见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这一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 “二月垂杨未挂丝。”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这里却连垂杨尚未吐叶挂丝。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诗人们总是首先在柳色中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令人宛见在无边荒漠中,几株垂柳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副笔墨。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这个对照,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这里是荒寒的,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春天毕竟要降临。“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而不是“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这样沉重的叹息。刘永济说:“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语意和平,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唐人绝句精华》)。这是深解诗味的精到评论。沈德潜评道:“不须用意。”(《唐诗别裁》)说的也正是此诗于不经意中见诗人气度与时代风神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对照起来读,便不难发现它们的声息相通之处:尽管都写了边地的荒寒,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是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在这一点上,《边词》可以说是开盛唐风气之先的。 这首诗散起对结,结联又用一意贯串、似对非对的流水对,是典型的“初唐标格”。这种格式,对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局限,但却特别适合表现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诗的风调轻爽流利,意致自然流动,音律和婉安恬,与它所表现的感情和谐统一,让人感到作者是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春色旧来迟”、“垂杨未挂丝”的景象。特别是三四两句,在“河畔冰开日”与“长安花落时”的工整对仗之前,分别用“即今”、“便是”这样轻松流易的词语勾连呼应,构成了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格调。“治世之音安以乐”(《毛诗序》),这首诗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不妨说,它是初唐标格与盛唐气象的结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绝句无论平起仄起,首字都可平可仄。平起仄起说的是首句第二字的平仄。还有,七绝有四种平仄规则。
边词的平仄如下:
仄平平仄仄平通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 通仄通平平仄平 (通为可读平可读仄)
古代发音跟现代不同,现在人要想做古诗,就得去查韵书,像《广韵》什么的。很多古诗现在看来都不押韵,但当时的发音是押韵的。用广东话读古诗词全部押韵,因为广东话是古语言。而且,有些古诗故意或无意地不符合平仄规则,出现拗句。
边词的平仄如下:
仄平平仄仄平通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 通仄通平平仄平 (通为可读平可读仄)
古代发音跟现代不同,现在人要想做古诗,就得去查韵书,像《广韵》什么的。很多古诗现在看来都不押韵,但当时的发音是押韵的。用广东话读古诗词全部押韵,因为广东话是古语言。而且,有些古诗故意或无意地不符合平仄规则,出现拗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三楼的第二段言简意赅,解决了你的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