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建筑登封观星台仅仅是用来观星的吗?
在我国最古老的典籍《尚书》中记载,尧帝命人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根据星辰运转的规律来编订历法,把它颁发给人民以指导农业生产。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中国,一部精确的历法无疑十分重要。所以,制定和颁布历法是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而历法的编订,离不开精确的天文观测与推算,这便不能不提到意义重大的观星台。
位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周公庙内的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建筑之一。
它由元朝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石圭两部分组成。台身为方形覆斗的形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通高12.62米,相当于四层楼房的高度。台身的四壁向中心内倾。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围绕台身筑有楼梯,以方便上下。
楼梯和台顶的边沿筑有阶栏与女儿墙。为了导泄台顶和踏道上的雨水,在踏道四角各修了一个排水口,水口用石头雕成龙头的形状,十分精巧。台顶北侧的两座小屋中间,从台顶到台基,有一道被称为“高表”的凹槽,高表正下方,便是俗称“量天尺”的石圭。
这座观星台不仅造型端庄浑厚,结构庄重严谨,而且功能强大,不仅可以用来观星,还可以用来观测日影,是一座集观星、测影、计时、计历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文建筑,实际上相当于现代的天文台。
总结:元朝统一中国后,元世祖忽必烈任命郭守敬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在周边大量文仪器的配合下,登封观星台夜间观测星辰运行,白天观测日影变化,记录着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
经过多年的观测推算,郭守敬终于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这部历法相对于现代科技推算出的太阳运行周期仅差26秒,比欧洲取得这一成果领先了300年。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学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与观星台这样的天文建筑的修建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