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展开全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普通年轻人。因为他们无论是年龄,还是其他的生活方面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所以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我们都会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心理是否正常。但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来正确理解这个标准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
第一,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状态
人的心理健康不是一种静止不变的状态,它随着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心理健康状态到不健康状态之间有一个较长的连续或交叉的过渡阶段,我们将之称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有资料表明,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70%左右。
第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具有相对性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草率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让消极的心理状态长久地持续下去,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此外,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还受到人们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年龄以及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尺度除了提供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外,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美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非目的地。”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但是,理想总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所以绝对并且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心理问题。
第四,心理健康在对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应上更多地表现出适应倾向
心理健康者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也并不等于没有心理困扰。因为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烦恼。那么,如何应对却是人的主观性选择。有的人会积极乐观面对现实,将问题或烦恼当作成长的阶梯;而有的人则会封闭自己,选择逃避现实,沉溺于伤感悲观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心理健康亮起红灯。可见,心理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心理困扰,而在于是否能有效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第五,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具有可逆性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注意对自身的保健,就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致使心理健康水平下滑,产生心理疾病;反之,当我们的心理处于失衡状态时,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或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就能在有效的时间里改善自我心理状态,减轻或解除困扰,恢复健康的心理。因此,大学生即使出现了某种心理障碍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如此,只要积极面对,寻求专业的帮助,也是可以减轻和治愈的。
大学生本就是才从高考的高压下解脱,所以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在对待自己周围心理上可能有问题的同学不要用怜悯和嫌弃的眼神,把他们当普通人就好,只是在自己的言行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引起误解。
第一,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状态
人的心理健康不是一种静止不变的状态,它随着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心理健康状态到不健康状态之间有一个较长的连续或交叉的过渡阶段,我们将之称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有资料表明,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70%左右。
第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具有相对性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草率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让消极的心理状态长久地持续下去,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此外,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还受到人们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年龄以及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尺度除了提供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外,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美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非目的地。”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但是,理想总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所以绝对并且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心理问题。
第四,心理健康在对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应上更多地表现出适应倾向
心理健康者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也并不等于没有心理困扰。因为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烦恼。那么,如何应对却是人的主观性选择。有的人会积极乐观面对现实,将问题或烦恼当作成长的阶梯;而有的人则会封闭自己,选择逃避现实,沉溺于伤感悲观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心理健康亮起红灯。可见,心理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心理困扰,而在于是否能有效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第五,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具有可逆性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注意对自身的保健,就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致使心理健康水平下滑,产生心理疾病;反之,当我们的心理处于失衡状态时,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或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就能在有效的时间里改善自我心理状态,减轻或解除困扰,恢复健康的心理。因此,大学生即使出现了某种心理障碍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如此,只要积极面对,寻求专业的帮助,也是可以减轻和治愈的。
大学生本就是才从高考的高压下解脱,所以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在对待自己周围心理上可能有问题的同学不要用怜悯和嫌弃的眼神,把他们当普通人就好,只是在自己的言行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引起误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