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1950年8月31日)
1950年7月13日,为了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做好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准备,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确定立即抽调第13兵团(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下辖第1炮兵师、第2炮兵师、第8炮兵师、高射炮兵4个团)、骑兵1个团、工兵第6团、汽车兵3个团,组成东北边防军,总兵力25.5万余人。邓华被任命为第13兵团司令员。
邓华原来是第15兵团的司令员。7月7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保卫国防会议。在讨论东北边防军的组成和领导人的选配问题时,决定抽调第13兵团等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但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等第四野战军领导人均认为,第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在综合素质上不及邓华,提出调邓华任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司令员,把黄永胜调去广东。当时邓华刚刚40岁,正值英年锐气。他在接到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调任电话时回答说:“服从组织的安排。”于是7月底,邓华率领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等部队,同时自广东、河南等地北上,到达东北中朝边境指定集结地域。
邓华是一位十分精明的指挥员,他到达位于东北边境鸭绿江畔的安东市后,十分注重了解朝鲜战场的局势,并找出对策。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对朝鲜的作战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8月13日,他在边防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提出了一整套基本设想。他在谈到与美军作战应采取的战术时说,实行大胆勇敢的渗透战术,选择敌人的弱点,从敌人的翼侧或侧后插至敌人的心脏,首先将敌人后方联络切断,尔后分割和包围敌人,一歼灭之。在一般情况下,敌人防御正面的布置是较严密的,尤其美军火力组织较好,从正面攻击,不易奏效。而美军最怕的是联络被切断,陷入包围。他特别强调,与美军作战必须“充分发扬近战”,“发扬夜战”。
邓华提出的上述这些战术见解,是在深入研究美军武器装备、作战特点和朝鲜人民军同美军作战情况,以及联系人民解放军同国内外的敌人长期作战经验之后提出来的,而且为志愿军入朝后在运动战期间的作战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和行之有效的。
邓华在报告中说,朝鲜半岛地形狭长,又多为山地,因此优势兵力的容纳是有限的。同时我为内线作战,在战役上虽然是主动的、进攻的,但因为三面环海,敌又有海空军优势,敌有可能选择我之弱点,从我侧后登陆,坐收外线作战之利。报告还非常有远见地作出预判,敌人反攻时,可能以一部兵力在朝鲜沿海侧后登陆袭扰人民军后方,主力从南向北沿交通线推进;或者以小部兵力与人民军周旋,其主力在侧后(平壤或汉城地区)大举登陆,前后夹击,使人民军陷入困境。
朝鲜战局的发展果然不出邓华之所料。9月15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7万余人在汉城以西的仁川港实施登陆,切断了在洛东江一线的朝鲜人民军主力的退路,受困于“釜山防御圈”的美军和韩军也开始了反攻。腹背受敌的朝鲜人民军主力被迫转入战略退却。美军和韩军于9月28日占领汉城后,向三八线推进。从10月7日开始,美军地面部队越过三八线,以平壤为主要攻击目标,兵分多路,大举北进。
10月8日,毛主席发布命令,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协同朝鲜人民军打击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10月9日,邓华参加了在沈阳召开的首批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听取了彭德怀司令员传达的中央出兵参战的决定。会后,邓华要求部队尽快做好出国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一旦军委有令能随时出动。
邓华,这位第四野战军的名将,即将在朝鲜战场达到他军事生涯的高峰。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