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三要点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三要点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三要点,素质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好品质,讲素质的人更值得我们尊重,所以孩子的教育中,需要注重素质教育。下面是关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三要点!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三要点1
21世纪呼唤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工作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九五期间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那么素质教育又有何优点呢?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的教育。”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现代化建设。社会成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素质教育是讲提高效率的教育。全民素质提高了,那么我国也将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是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重任。
既然如此,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应有如下三点:
(一)、树立科学、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观念便没有正确的行为。前几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片面追求升学率,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为了考试服务,考什么就学什么,其他方面一概不管。
这种做法严重忽视了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讲活中指出:“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地位,关键在于人才。实际新时期宏伟蓝图的人才就来自今天的中小学生。”
要想成为今天或明天的绘图人,我认为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质”:
1、必须具备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交际交往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2、有融入社会整体之中的优良思想品质。
3、有能担负起服务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这三方面便是构成人才最为基本的要素。在教师心中有了正确的观念,那么就应有计划地寓素质教育于教学之中。
(二)、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头部队,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素质的水平。教师在素质教育中不单是传递知识,他同时还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有健康的品质。
而教师自身这几方面的素质水平就很低,那他又怎么能去为人师表,又怎么能去谈提高他人的素质水平?可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师素质。
(三)、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实施
多年以来,教师只重视分数,只要学生考的分数高就认之为“好”学生,否则就归纳到“差”生那一栏里。其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发展人,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他的教育作用、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挥他们的长处,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能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使其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方面同步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需要整个社会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完成的综合性工程。
为了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各个体系必须综合地提高素质.互相协作,共同构筑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使我国国民素质、综合国力都跨上一个新台阶。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三要点2
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着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人才培养的好坏与国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而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同样责任重大。
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作同等重要。
新加坡教育部颁给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某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而同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的推动作用,由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的担负起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以德育为本,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更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5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曾倡导儿童“六大解放”。
它是培育创新素质的要旨,也是高度教育民主的体现。即: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
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甩掉无形的手套,动手向前开辟。
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谈出真理来。
解放空间,让孩子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使大家有空思考、学习、干事和娱乐。
如果说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航标灯,那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具体又应从那几方面入手呢?
一、从教师自身入手,更新教育观念。
反思我国近三十年的教育历程,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应试教育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其中教师的思想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为此,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已迫在眉睫。
那教师观念的更新从何做起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落脚点:从长远目标来看,必须转变教育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是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
从教学的根本目的来看,必须转变一味地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的目的观,树立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问题的目的观;
从教育的空间来看,必须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树立课堂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的空间概念。
从评价标准来看,必须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从教育对象和手段来看,必须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认识是行动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几点,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科学的运用。
二、从课堂入手,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交给学生更多更好更精更获得知识,以此来减轻学生课后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教材教法,针对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上好课。
曾经有所示范小学提出过“四有”、“五尽量”,我认为对我们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四有”是教师上课前就必须做到的。
即:脑中有“纲”,就是既要熟悉所教年级,所教科目的具体要求,又要了解相邻两个年级大纲的要求;
胸中有“本”就是指对教材要烂熟于心;目中有“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能驾奴课堂,随机应变;心中有“数”,就是要因课制作设计需要的教学思路。
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再做到五尽量。即: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写的,尽量让学生写;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读的,尽量让学生读;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想。
这样的课堂坚决改变了单向灌输,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从课外活动入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减负”之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这段时间学生干什么?学生的自觉性,原则性较差,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以为放任自流的话,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很不利。
因此,教师应和学校、家长一道管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即:教师和家长不得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报名参加自己喜爱的课外活动。如:乒乓球、棋类、写作、奥数、手工制作、计算机、书法、绘画、朗诵、演讲、故事会等。
四、从影视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好”“德”为首;有才无德是毒品,有才有德才是正品。可见,良好的思想品德对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有多重要。
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有效的利用每周的“两课”(即: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当然,如果教师只是空洞的、教条式的要求学生怎样怎样,学生势必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会适得其反。
这方面的教育,那所示范小学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每两周组织学生观看一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优秀影片。
看完后,采用学唱影片经典歌曲、演讲影片故事、评书影片人物、对照影片优秀人物自查、写影评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代替空洞的说教。
我们可以将这样丰富多采的活动充实到我们的“两课”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