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会定下“不杀士大夫”的规定?
对自己子女的皇权进行制衡,防止出现什么不好的皇帝,皇权需要一定的限制,知识分子明白,皇帝宋太祖也明白,否则就是一个没有办法压制的皇帝,大宋很可能陷入僵局,宋太祖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但他不保证我们的后代能像我一样,为此,他成立了一个士大夫集团作为制衡未来皇帝的力量。
最终,宋义超基本达到了宋太祖的要求,士大夫官僚集团联合起来对皇权进行制衡,皇帝远没有其他朝代来得舒坦,因为他们每天都被士大夫牢牢盯着,有点作弊的行为,士大夫皇帝的设置就有助于纠正。
两宋期间,北宋末年的裴松因为受不了士大夫集团的监督,而利用太监,这群士大夫,在太监郑、张、奸臣的帮助下对付他的掌上明珠,把北宋著名的 "六贼 "中的三个人当成了太监,结果裴松玩脱了,导致了北宋王朝的毁灭和他悲剧的结局。只有他的助手之一翁应龙被明朝下令杀害。这表明,陈公辅的观点与历史事实是一致的。后人认为,宋朝是 "宽厚柔和 "的。
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宋太祖的密誓确实体现了 "宽严相济 "的积极一面。当然,在极权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下,这种政治文明的进步是有限的,不能高估的。尤其是宋高宗不顾宋太祖的毒誓,亲自下令两次屠城,即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凶残。自宋朝以来,金、元、明、清乃至后来,政治文明的倒退是显而易见的。皇帝的专制和暴政权力得到了加强,政治过程中的残暴、迫害和杀戮,对人命的漠视,却被视为司空见惯。从重视人的生命的现代人权和文明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历史的邪恶传统,应该受到批判、谴责和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