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为什么要叫“老”虎?
“老”字用在虎的前面,取的就是“老”字的一个用法,那便是“词头”的意思,“老”字可以加在某些动植物名词前从而构成多音节词,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常用的“老虎”这个名称。
像我们所说的鹰,也是为了构成多音节词,从而叫作“老鹰”。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老”字加在虎前面还有一种解释,那就与我们的汉文化有关了。
在古代,老人是必须要受到尊重的,所以看起来端庄的老人就多了几分威严,让人觉得很厉害,所以这里的“老”字就多出了一种威严的意思。
老虎作为自然界中的大王,看起来又是那么的威猛,所以为了表示人们对虎的尊重与敬畏,就用“老”字作定语,这也是我们汉族文化的表现之一。不管是哪一种解释,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老虎的尊重与敬畏。
拓展资料
老虎的学名是虎,称之为老虎。老字多用于尊称或者年纪大。这个老字代表古人对虎的敬意。而在古代,老人是必须尊重和服从的,故老人常常都让人感到很厉害,因此老字就多出一种霸道和凶狠的含义,老虎对人类来说也是这种感觉。中国虎文化渊远流长,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等。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老虎形态特征:
虎的体态雄伟强壮高大,毛色绮丽,从北而南呈黄色到红色渐变,有深色条纹。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不过像“老+动物”这类词不一定就是单纯地让“老”构成双音节,例如“老马”、“老牛”等就基本沿袭了先秦两汉时用法。虚化的“老”和部分禽类兽类的组合在唐代大量发生;到宋代,“老婆”、“老公”就可以成夫妻间的谓称了。
究其原因,“老虎”为虎的一般称谓是因为语言是变化运动着的。人类生产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的变化促成语义的扩大或缩小。当人们对“年纪大的人”具有“经验丰富”的印象时,“老”就可以衍生出“老练”意,当其带有贬义色彩时,就会出现“老奸巨滑”,形容到动物时,又会有“老狐狸”。原有语义在时间的行进中显得不那么重要,抑或贬义色彩占了上风时,令人恐惧的“虎”可能就被呼为“老虎”了。当然,这种说法简单武断,“老”的虚化也不可能是单因素的,可能韵律、历史大事件等等多多少少能成为干涉的一份子。
在历史的沉淀下,“老虎”之类的词就被语法化、固定化,个字本义在这过程中也就自然消失了
一种是作词根,有实在义,如:老伴、父老、老年、古老。 这些词中的“老”都是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表示的就是①年老、衰老②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③陈旧
二是作词缀,只具有语法意义,如:老板、老婆、老师、老大、老虎。
「老虎」的「老」并不是词根,「老虎」并不是「老的虎」,这个「老」是实词义完全虚化的真词缀,用于动物名称前指称禽类或者兽类。
「老」用于动物名称前的用例在魏晋时期就很常见,但是这个时期的「老」多指「年老(成精)」,具有实词义,尚未虚化为词缀。
「老」虚化为词缀用于动物名称大致出现在唐代,此时期「老鼠」「老虎」的「老」已与「年老」无关,「老鼠」即「鼠」,「老虎」即「虎」,所以会有「大老鼠」「小老鼠」「大老虎」「小老虎」这样的称呼。